原标题:专家学者聚焦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4月17日,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大连海事大学中远报告厅举办。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骆东升,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会长孙玉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骆东升指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就是要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发挥大连的龙头作用,推动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在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同时,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以大连海事大学为平台汇聚各方精英,聚焦航运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张宝晨强调,航运金融业越发成为航运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对航运金融的发展愈发重视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他围绕从航运与金融的紧密关系、航运金融在社会资源向航运产业聚集方面发挥的促进作用、航运金融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表示中国航海学会将致力于打造航海学术交流品牌、构建国际航海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竭诚为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提供服务,当好先行。
孙玉清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校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建设的各位校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海事、服务交通、面向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践行自己自使命和担当。学校将继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论坛开幕式由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王小勇主持。
在论坛环节,原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副局长、船舶融资中心主任、国开行总行贷款审议委会专职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总召集人顾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高级专家、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保研汽车技术试验中心(北京)董事长方仲友,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隋聪,交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业务总监、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召集人方修志,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航海学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京伟,远东宏信航运控股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高级行业专家郑诗军,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召集人邓进乐,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秘书长魏桃李,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行业专家董壮志分别进行了分享交流。
嘉宾讨论环节由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匡海波主持,华洋海事中心总经理、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船东协会理事、全国航海类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副组长李立谦,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经济师、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召集人韩睿,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融资租赁促进局局长李晖、益洋航运集团创始人、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苏中一,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交运物流首席分析师闫海,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航运金融事业部油轮业务负责人徐炜围绕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论坛期间举行了国内首个航运金融系成立仪式,以及金融分会成立仪式、心海教授聘任仪式。
论坛内容摘编
深耕航运金融,服务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原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副局长,船舶融资中心主任,国开行总行贷款审议委会专职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总召集人——顾安
在“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振兴东北经济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在大连举办“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论坛”,积极探讨航运金融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具备地理位置优势、腹地支撑优势、港口集群优势、集疏运体系优势和城市依托优势,其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而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关系构筑海洋强国、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
从世界级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过程看,基本上都呈现出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协同建设的发展模式,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但是,我国航运金融的建设仍处于稳步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世界上先进的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相比,在船舶融资、租赁、保险服务、清算服务、航运衍生品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应完善航运金融服务功能,推动航运金融要素集聚,不断提升我国国际航运中心航运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将促进航运要素加剧集聚,推动其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我们要争当航运金融业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努力成为推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振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者。
保险在现代金融与服务民生中站位和作用新征程展望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高级专家,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保研汽车技术试验中心(北京)董事长——方仲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曲折发展。1979年,中国保险业务开始恢复,开启了基本从零起步的探索历程。2002年,新修订《保险法》实施,中国保险业步入发展期,原保费收入呈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保险创新提供了良好市场基础。中国保险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保险监管力度提升,行业市场和业务结构逐渐规范优化,保险向“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方向发展。
在保险生态中,保险公司是核心主体,提供了财产险、人身险、寿险、车险、健康险以及农险等保险服务。保险公司随着科技的迭代进步与时俱进,发展出了新能源汽车保险、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和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场景保险等新的产品。
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保险业先后经历了三段开放历程,外资险企的进入丰富着中国保险市场,同时中资险企的出海步伐也并未落后,企业通过自营、参股控股、合作三种模式探索更多国际可能性,未来“引进来+走出去”的交织融合将助推全球保险业的合作共赢。
互联网技术进步迅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五项关键技术在保险领域已经具备具体的应用场景,推动着保险公司实现面向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业务流程优化,从整体上重塑保险服务。各种技术在不同层面上都对传统保险业务流程产生着影响,它们并非彼此割裂,而是互相融合,逐步实现在保险业务中的探索、应用、落地。
大数据背景下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隋聪
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大连海事大学成立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这是全国首个以航运为背景的金融专业。经过几年发展,大连海事大学航运金融已经形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面的航运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并形成了以“金融工程+数学、人工智能、经济学”的“1+3”的教学、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35岁,80%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全部活跃在围绕航运金融领域的科研第一线。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金融拥有由“计算集群、大数据分析系统、多源数据终端”组成的国内先进金融实验平台,同时掌握了包括航运、交通、铁路等独一无二的航运-交通大数据集。团队聚焦航运-交通领域,以融资、衍生品、保险为三大支柱,开展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科技探索。
航运金融团队开发了交通事故与保险赔付预测系统、港口铁矿石价格预测系统、铁路运费定价系统、航运运费价格预测系统等。其中团队研发的航运领先指数在三个方面优于波罗的海航运指数:(1)采用了全新大数据集、(2)开发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3)具有超前性。团队目前正在开发航运活力指数体系,该体系将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维度构建航运业的立体全息画像,应用于航运金融的融资、保险、衍生品等方面。
大数据及其分析技术正在催生新的金融科技是现在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驱动力,也是航运业发展的新驱动力。如何在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大连海事大学航运金融团队的工作核心。团队今天的工作将成为航运、大宗商品、金融等领域未来的发展动力。
中国航运金融租赁的发展与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
交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业务总监,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召集人——方修志
一、中国航运金融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资金融机构成功地弥补了欧美银行大规模退出船舶融资市场后留下的空缺。截至2020年底,中资金融机构的船舶融资存量规模近900亿美元,全球占比超过20%,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融资输出国。中资租赁公司航运业务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共持有超2000艘租赁船舶,约665亿美元船舶资产,占中资机构近70%的份额,已成为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中坚力量,未来在船舶融资领域仍将继续发挥深层次作用。
二、航运金融助力国内航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租赁一方面通过大力开拓境外业务,成功带领了一批境外大型船东在国内船厂下单造船。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境内外产业链,与大型货主公司建立长期的期租或包运合作关系,自主打造了一批大型散货和油轮船队,为国内船厂提供了大量订单。此外,通过回租、直租、期租、指数挂钩等多种租赁形式,支持了一批国内优质企业合理的船舶融资需求。
三、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
大连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将激发更多的航运业务机遇,航运金融产业在大连集聚,也将对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连海事大学设立航运金融系,可将大连打造成为航运金融人才的新的战略高地,进一步提升大连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区块链创新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逻辑探讨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航海学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京伟
金融的核心是货币游戏,目的是提高货币的流动效率。航运金融与其他行业金融具有显著差别。一是周期性,船舶的流动性较强,同一标的表现不同;二是稳定性,港口对经济和就业带动作用强,但没有享受带动土地升值红利;三是重资产,与提高货币的流动效率相背;四是垄断性,典型代表是集装箱班轮公司。
航运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也具备四大显著特点,即交易标的多、交易规则合理完善、交易场所规范和交易活跃。我国金融参与主体与国外不尽相同,国外参与主体主要是机构,而我国参与主体则主要是散户。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的账本,具备记录和识别的功能,使其具备确权的能力,从而支持确权标的的交易。自2018年9月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是我国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进行法律确认。
区块链赋能航运金融,主要是通过丰富交易标的、制定交易规则、规范交易场所和加倍交易活跃等方式。通过上链、奖励通证和通证金融化三步走,可以使航运要素资源金融化,有利于航运金融市场的活跃,因此通过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航运要素交易平台,能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金融体系,从而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回顾航运金融历史,再展中国航运辉煌
远东宏信航运控股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高级行业专家——郑诗军
航运金融是研究银行、保险、基金、金融租赁公司、证券业、商品及衍生业务的经销商等金融机构,基于在航运相关的产业参与者,如船东、港口、造船厂、贸易商、货主、相关互联网平台等,从事投资、融资、保险、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产品等的一门学科。
航运和金融是一对孪生兄弟,金融产品中有很多最先源自于航运,单纯地只考虑金融做不好航运产业,同样一味地只考虑航运产业经营也无法让产业发展壮大。
通过对航运历史乃至航运发展过程中金融伴生的历史追溯,航运从低成本时代自由投资到大航海时代封建主投资舰船,发展到由于该产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资金密集性的特点,而产生的近现代共担风险与利润的产业基金式运作,以及越来越高的资产价值和经营不确定性,导致的现代金融租赁异军突起的特点研究。
近年来,船型科技、节能省油环保、无人船舶、船舶平台区块链交易等发展迅速,对于我国未来的航运金融从业者带来的都是机遇与挑战,放在大家前面的是没有前人走过的新路,而中国作为本世纪当仁不让的先锋,在航运领域也必将引领新的辉煌!
展望未来中国航运金融在科技领先时代的发展,由于大数据、区块链导致的清晰证据下交割的海事法律体系的变化,以及无人船、新能源下原基于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体系的船舶安全技术的变化,希望海大学子创新研究发展中国航运,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于航运国际租赁资产交易的分享
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召集人——邓进乐
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举措,运输交易平台定位于为内外贸有关的船东、货代、贸易公司提供标准化的海运物流服务与航运金融服务。运输交易平台致力于解决金融业和航运业的信息壁垒,引导核心企业资金授信,用于建立航运中小企业融通渠道,实现实体产业和商业银行协同发展的互联网产融服务体系。
运输交易平台提供运输计划、在线支付、物流跟踪等定制化海运物流服务;同时通过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全方位参与,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核心枢纽作用,协同提供船舶融资、运费保理以及贸易融资的航运金融服务产品,航运中小企业在不增加货币投入量的基础上,加快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缓解融资担保难的准入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推动航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得益于国际国内船舶租赁资产交易的活跃,国内航运交易机构业务发展迅速。通过运输交易平台进行的租赁资产交易,具备五个优势:一是加快存量资产的流动;二是开辟资金来源的新渠道,补充资本金不足;三是降低资产管理风险,有效放大资金杠杆;四是离岸船舶资产回归境内交易,有效解决合规性审查问题;五是能降低交易成本。
当前国内航运交易平台发展船舶交易业务存在一定的困境,但机遇与困境并存。国内租赁机构以船东身份通过国内第三方交易机构挂牌出售境外船舶资产提供了新的交易模式,更有利于船舶资产出售,实现船舶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融资租赁转型探讨
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连海事大学校友总会金融分会秘书长——魏桃李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人民政府、中国航海学会联合主办“航运金融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论坛”,从航运金融的新视角,探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对标世界级航运中心的逢时之举。
纵观全球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航运与金融两翼并举,是已经被证明的有效模式。航运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典型产业,与金融具有天然的相互依赖性,航运金融由此而生。我国航运金融的起步较晚,但融资租赁作为航运金融中的重要融资模式,自2008年以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全球航运金融业一股不可或缺的活跃力量。在航运金融板块,2020年中资租赁公司投放总额达到147亿美元,持有船舶资产达到665亿美元。
但需要看到的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开始步入下行周期,客户群体和产品高度同质化,租赁公司创新能力不足,行业人才缺乏,使得整个行业的内卷化愈演愈烈。融资租赁行业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从整个行业的实践来看,融资租赁公司主动向产业链延伸、股债联动与投租结合、专业化运营等方向转型,一些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信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下,船舶融资租赁以及整个航运金融业都将迎来较好的发展,也相信航运金融将会为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船舶融资实务与发展趋势
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行业专家——董壮志
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许多行业都发生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减员现象,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巨大冲击。2020年的全球船舶融资市场总体表现不算太糟。首先,欧洲银行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船东信贷成本升高;其次,中资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继续扩大,新增放款放缓;再次,直接融资规模回暖,但收益水平持续走低;最后,绿色议程提速,ESG成为焦点。
展望未来,随着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保持继续复苏态势。但由于地缘政治、流行病、经济、环境和贸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全球船舶融资市场仍然难以预测。尽管前景仍不明朗,前一年度发生的事件必将影响市场未来的走势。2021年,业界需关注以下机遇与挑战。一是航运供需持续改善,融资规模有望回升;二是间接融资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三是传统融资缺口加大,创新金融市场已然兴起;四是融资价格上升,基准利率转换;五是绿色金融制度落地,相关产品或将加速投放。
综上,展望未来一年的船舶融资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墨菲定律将凸显,大型银行仍将坚持为“一流公司”和新造船提供融资,头部租赁公司也将选择向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倾斜。这一趋势导致的资金缺口,客观上将使船舶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大量二手船融资和再融资项目将在金融创新中得到资金支持。而无论对融资机构还是借款方而言,投资有较好回报的项目,可能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应对不确定性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