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俄接连出手,给美国“上了一课”——|锐参考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由美国和俄罗斯等共同参与建设的国际空间站曾是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天和”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局面。
“中国空间站开建,国际空间站遇到对手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道。
对此,有些“不明真相”的外国人并不是很理解,有人问:“为什么他们要自己建造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已经够用了。”
德国《世界报》前几天的报道其实已经解答了这个疑问。报道引述澳大利亚专家莫里斯·琼斯的话指出,在美国的干涉下,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如果中国人想进入空间站,就必须自己建一个。”
这句话在“天和”上天后再回过头来看,显得扬眉吐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一些人不淡定了——国际空间站最近状况不太好。
国际空间站自1998年开始建站,2010年全面投入使用。最初计划使用到2015年,但此后一再延寿,目前已延长至2024年。
此前,国际空间站项目参与国还在考虑将国际空间站的运作延长至2028年左右,但俄罗斯最近的一番表态却给这一计划蒙上了阴影。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证实,在国际空间站运行20年后,俄罗斯将退出这个日渐老化的在轨科研站。
这其实并非突然之举。去年8月至9月期间,国际空间站曾被发现有空气泄漏现象,泄漏点就位于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当时俄罗斯专家安德烈·约宁就表示:“不管怎么说,从原则上讲,很明显的是,我们需要为到2024年以后空间站不再存在的事实做准备。”
有人为此感到很难过,有外国网民评论称,“好伤心,国际空间站是,或者说曾是一个美妙的合作”。
这个“曾是”传递出了微妙的情绪,或许他们自己也对合作为何难以为继心知肚明。
在建造国际空间站时,俄罗斯和美国曾有过一段相互合作的“美好时光”。英国国家航天学院院长、欧洲航天局(ESA)顾问阿努·欧嘉说:“如果没有俄罗斯的专业技术,NASA和ESA不可能成功建造空间站。俄罗斯人是模块化空间站建设大师。”
不仅如此,西方团队需要俄罗斯的火箭技术来运送物资和人员往返国际空间站。但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指出的,近年来俄美关系不断恶化,新的合作已很难达成。
与此同时,今年3月,俄罗斯和中国同意共同开发一个月球基地,以“促进全人类对太空的和平探索与利用”。
“国际空间站在寿终正寝前将继续绕着地球运行,但一个时代已接近尾声。”《金融时报》说。
国际空间站的时代正走向结束,中国空间站的时代却刚刚起步。
这会是一个不同的时代,虽然国际空间站名字中带有“国际”二字,但将中国排除在外就已经说明了它没有那么“国际化”,而中国的空间站却并不那么“排外”,而是面向全世界寻求合作。
美国太空网站在“天和”临发射之际刊文指出,中国的空间站为许多国际实验保留了空间和资源。
文章称,由奥斯陆大学医学研究员拉森主持的一项关于太空中的肿瘤实验是首批九个国际项目之一,但由于受到美方压力,她在欧洲为项目寻求资金支持时也受到了很多阻力,这令她“很沮丧”。
“这很令人沮丧,因为癌症无国界,寻找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对地球上每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利。”她说,“我们何时才能停止聚焦差异,而关注我们的共性?”
给美国“上课”的并不只有这位医学专家,还有外国网友们。有人表示,俄罗斯之所以要退出国际空间站,是因为“美国在过去十年里已经成为最不可信任的伙伴”。
还有网友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中国建造自己的空间站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禁止其参与国际空间站,这表明,你永远无法通过封锁来限制中国的能力。”
或许,这句话并不止适用于太空领域。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