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拍!这里的年味儿正浓!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人远心不远,隔地不隔心
归乡过年,阖家团圆
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最大的心愿
然而受疫情反复的影响
有一批学子选择在学校就地过年
浙师给了他们母亲般温暖的守护
大年三十
学校为留校学生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除夕套餐
同学们相约一起吃年夜饭
学校顿时也有了家的味道
正月初一
大家各显身手包起了饺子
你擀皮,我包馅儿
自己包的饺子格外香!
除此之外
来自五湖四海的浙师学子们
也用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了家乡的年味
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
看看那些藏在细枝末节里的“年”
浙江·金华
金华人的年是从一年一度的囤年货开始的,晒腊肠、蒸馒头、做芝麻糖......家家户户都开始着手置办。大人在做,小孩在馋。一口口家乡的年货,承载着无尽的童年记忆。
张艺萌
浙江·杭州
老杭州街巷里的酱货飘香时,独属于杭州人的年味就来了。每到农历的年底,老杭州们都有腌制酱货的习俗,从酱鸭酱鱼到酱肉酱鸭舌……每每看着街巷里家家户户晾衣杆上的酱货,这些沐浴着阳光、飘散着酱香气的食材,冬日年底的年味一下子就拉满到位了。
张一佳
杭州清河坊起源于南宋,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过年前夕,清河坊街区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并且举办吴山庙会。以往吴山庙会包括灯会,开始的时间会早除夕几天,可惜的是今年因为疫情取消了…上图是清河坊与吴山广场交接处挂的观赏灯笼,上有南宋人文图。
王家玥
对我而言,买年画是最有年味的一项活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年画寄托着大家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也是新的一年开始前必做的仪式感。
王佳雨
浙江·宁波
腊月廿三,宁波人通常称为小年,过了小年夜就算正式准备过年了。宁波民间把这一天也叫做“送灶节”“辞灶节”。按宁波旧俗,腊月廿三灶神临行前,家家早起,将应市祭灶果品罗列灶前。祭拜结束后,祭灶果品给孩子分享。据说每年到了祭灶节这一天,灶王爷就得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而人们只要把融化的关东糖涂在灶王爷嘴上,那么灶王爷就不会说坏话了。
陈轩野
宁波人喜欢吃米馒头。这米馒头历史很长,相传南宋时候,皇帝宋孝宗有个恩师叫史浩,是宁波人,他的母亲喜欢供奉观音菩萨,原来供奉的是米做的年糕,史老太太又喜欢吃供奉过的东西,这年糕太硬了,咬不动,所以厨师就动脑筋,把米粉发酵一下,做成了馒头松松的样子,这下米馒头就来了。
张程彦
宁波的年糕家喻户晓,事实上,麻糍同样是宁波的年俗名点。在捣麻糍的前一天,将当年的糯米浸入水中,用一夜时间使其充满水分。次日,将以浸泡完全的糯米研磨成粉,放入一底部铺有竹制蒸屉的木桶蒸制,蒸熟的糯米粉撒上些许盐,已是孩子们最爱吃的美食。将事先汆好的艾草以及盐混入正热乎的糯米粉中,转移至一用整块青石打制而成的石臼中,捣麻糍的村民分工协作,一人手持传统青石制的捣锤或较轻的木制捣锤,一人不断将底部的麻糍上翻并在底部添水防止粘连。糯米粉尚热,连续锤捣至糯米粉完全粘连、艾草和糯米粉混合均匀,立即转至铺满松花粉的米篓上,再涂满松花,压至饼状,切块即可。可长时间保存,食用时两面烤至微焦即可。清新、香甜、软糯。
朱丰逵
甬剧是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塘老街的街道上,两位小女孩通过方言的咿呀吟唱表现戏里的喜怒哀乐,向大众传递了浓浓的宁波年俗年味。
写“福”贴“福”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年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现在,写“福”贴“福”几乎成了中国家家户户过年期间都会做的一件事。
崔雨琪
春卷是宁波人年夜饭中必备的一道菜。每逢过年前,卖春卷皮的店铺前便会排出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即便等待一个小时,人们也会将做春卷的材料买回家。宁波春卷常用荠菜作为馅料,年夜饭前事先包好一堆,年夜饭时只需下油一炸,便可端上饭桌。春节吃春卷,寓意着春到,新年始。包春卷、吃春卷,表达着广大宁波人迎接新春的热情。
葛茜
浙江·温州
小镇的新年,居民们精心布置灯笼、油纸伞和烟花来营造过年的氛围,有一种“华灯初上”的感觉。对联上面写了“甜日子还在后头”,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邱慧婷
在温州著名旅游景点——五马街,一派新春佳节红火热闹的气息。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五彩斑斓的彩灯里,匆匆徐徐的脚步交错在石头路上,这里的年俗怕不只是逛吃吧,在街道上驻足、观赏、游览都不失为一种好情怀!
周希窈
对于年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每年春节前,在广场周围或者马路边看到的卖灯笼、对联、中国结等春节装饰的临时铺子。
张慧凝
浙江·绍兴
绍兴安昌古镇,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其酱肉腊肉独有特色。使用安昌酿造的酱油作为原料,冬季制作的品质为最佳,过年期间,除了将当地居民手工制作的腊肉酱肉挂在自家门口晾晒,还有社戏表演等年俗活动。
王家玥
《越谚》记载:“祝福,岁暮谢年,谢神祖,名此。”“祝年福”为绍兴地区传统年俗,在腊月廿三到大年三十这段时间内进行。鲁迅《祝福》中描写的鲁镇祝福即为此习俗。每到旧历年底,家家户户举行“祝福”,宰鸡、杀鱼、买猪肉,并佐以藕、豆芽、笋、团圆馃等小菜,贴上红纸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歆享,感谢他们保佑这一年的平安,并祈求来年的稳当美满。袅袅香火间,通过百姓对于来年胜意的祝祷,我触摸到越地传统文化的醇厚。见性志诚,这是一代又一代江南百姓的精神寄托与心灵皈依。
孙齐斌陈欣煜
扯白糖是安昌古镇当地很具特色的小吃之一,这门手艺从明清传承下来,粗大的糖条在扯糖师傅手里上下翻飞,制作出的白糖不仅好看,也很好吃,甜如蜜、入口即化。
腊月的安昌古镇,入口两旁摆满了游客的祈福牌,满是祝福和期待。糖画师傅舀出一匙甜琥珀糖汁,集中精力在砧板上画画,用最朴实的方式制作独特的年味。
曾雪莲
浙江·嘉兴
定位浙江嘉兴桐乡,过年时分街上祥和气氛满满,各家灯火通明,全部挂上了喜庆的新年装饰。家里每个人都参与到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里来,各显身手制作拿手好菜,一起度过这个美妙的时刻。
姚逸
浙江·台州
购置年货的市场,大人都带着孩子出来玩,这是小家伙过的第一个春节,家长让他来沾沾喜气。团圆饭依旧丰盛,海边孩子的团圆饭怎么能少了海鲜呢!
王鑫
浙江·衢州
衢州过年总是少不了小动物:金鱼,红啄的小鸟,彩绘的小乌龟......这些都是孩子的最爱。每年过年,孩子们都有一个必选活动——捞金鱼,图个吉利。
大人们忙着选购春节装饰,在各式各样的灯笼、春联、挂画中挑乱了眼,喜气洋洋。天官赐福的挂画,是小时候年的味道、年的色彩。
赵思然
浙江·丽水
摆上一方长桌,红纸一铺,大笔一挥。时隔一年,写春联的老艺术家们又出现在大街小巷。过年买上几幅春联,是固定的风俗。虽然民间手写春联已经大量被机械印刷所取代,但依然有一群老书法家们坚守在这里,将每一句新年祝福都浓缩在一笔一划中,将这一份喜庆不断延伸、传承。
叶涵逸
贵州·毕节
坐落于乌蒙山下的毕节城下属的各县镇,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每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却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这里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至于寓意,鸡代表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李金龙
山东·淄博
逛年俗文化展。山东年俗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红(贴春联,挂家堂字画,字画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是吉祥寓意);二是火(点灯守岁,挂灯笼);三是祭(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故过年常有糖瓜糖画)。
王卓群
四川·成都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当成都也跟随时间的脚步静悄悄地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我才发现,身为一个成都人,我对它的感情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义。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所有人传达春节的意义。热闹的灯会节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春熙路闪耀着光芒,来往的人们看着红灯笼,走到面前许下了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也在琴台故居中留下了让人仰慕的情感佳话,彩灯和灯笼挂在牌坊前,洋溢着春节的热闹气氛。
王洢菲
新疆·呼图壁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忙着购买春联、年货等。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
别革扎提
虽然我们身处五湖四海
有不同的家乡年俗
但是我们却有同样的年味
新的一年
愿全体浙师人
事事皆如意
快乐永相随
部分素材来源于学生处
编辑|周嘉灵陈婉盈
责任编辑|赵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