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十四五”发展,这7个问题答案都在这儿!
来源:重庆发布
今(25)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重庆如何推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王赋:
重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建议》中,充分体现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将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①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重庆更好地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重庆精准落地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目前各片区、各区县都明确了功能定位、完善了空间布局。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带动成渝地区空间布局整体优化。
②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设,“米”字型高铁网预计“十四五”将基本形成;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力,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已开工,投用后年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还将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
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
④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国企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⑤创造高品质生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治理工程,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作。
川渝联系更紧密重庆火车站供图
目前,重庆与四川共同编制了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库,建立了两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将共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两省市协同推出了95个川渝通办事项和第一批30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清单,下一步还要实施两地便捷生活行动,持续推动政策体系协同,推出更多惠及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
为确保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扎实推进,重庆与四川建立了四级合作工作机制。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落实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今年已召开两次会议;
●常务副市(省)长协调会议,定期研究协调工作;
●联合办公室,设在两省市发展改革委,实行人员互派、实体运行,加强工作调度;
●交通、产业、创新、市场、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项合作机制,分领域推进。
一年来,这四级机制运行顺畅,下一步还将不断健全完善。
重庆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
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刘晓吾:
中央在战略上布好了局,地方就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建议》对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了专门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具体从四个方面探索有效路径。
①全力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重庆是制造业重镇,产业的基础非常好、非常扎实。市委提出,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动态平衡。在疫情影响下,当务之急是优化产业链,保障供应链。从长远来看,重点是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段时间市委对这项工作进行集中部署推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市委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要充分发挥好重庆的通道优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把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连接起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把中国的西部和世界的东盟紧密连接起来,通过中欧班列等把中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紧密连接起来,更好地融入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④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庆作为直辖市,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很重。市委提出,要着眼于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统筹抓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这两件大事,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更大需求空间。
俯瞰重庆张坤琨摄
重庆如何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
未来将面对哪些具体挑战?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
按照中央部署,“十四五”期间,重庆将从三个方面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①加速通道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当前部分铁路的运能饱和、部分公路还存在“断头路”的情况,将采取三项措施,夯实通道的“硬件”基础。
●提升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实施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渝怀铁路二线,适时启动涪柳铁路、渝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打造重庆至北部湾出海口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
●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加快推进渝黔、渝湘等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和扩能改造,全面打通主要公路瓶颈路段,有效扩大通道辐射范围。
●完善枢纽基础设施。加快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场站扩能改造。推进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等枢纽型港口进港铁路建设,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完善物流枢纽设施,加快构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
万州新田港重庆高速集团航发集团供图
②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立足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和通关便利化、加强多式联运衔接等关键环节,筑牢通道的“软件”支撑。
●提升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加快建设重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跨区域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完善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能。
●加强与中欧班列(渝新欧)、长江航运的衔接。有效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及欧洲地区的路桥纽带作用,依托枢纽港口实现铁路班列和长江航运的中转联运,推广“沪渝直达快线”运营模式,减少货物中转时间。依托江北国际机场,提升陆空转运水平。
●推动通关便利化。提升重庆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关合作,巩固中国—东盟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机制。
中欧班列邹乐摄
③促进通道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了“13+1”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即西部的12省区市、海南省,再加上广东湛江市。上个月在重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区域联动作了协商、作了安排。
前段时间RCEP协定的正式签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RCE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东盟国家牵头发起的,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共15个国家。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更好发挥成渝地区和重庆的通道功能,可以在协定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这也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
夜幕下寸滩港与立体重庆交相辉映张坤琨摄
接下来,重庆将会深化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切实将通道的物流优势有效转化为贸易优势、产业优势,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打造高品质陆海联动的经济走廊。具体而言,主要抓好三项措施。
①促进贸易提质增量。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贸易直通平台。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推动欧洲与东盟国家的优势产品在渝集散、分拨、中转、销售、结算。
②强化通道产业合作。推进与通道沿线省区市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发挥重庆与东盟国家产业互补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清除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海内外广大企业家来渝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重庆如何加快建设
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
“十四五”期间,重庆的综合交通建设将会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交通强国试点等重大战略契机,来构建重庆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对重庆的一个重要定位,这是一个总目标。主要有六项任务:
①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铁网。总体上将实现“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高效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铁路客运要实现一小时成渝双核直连;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比如重庆毗邻的省会城市长沙、武汉等,3小时以内到达;6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
CR400AF“复兴号”动车邹乐摄
②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轨道上的“1小时”通勤圈。以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构建“两环十射多联线”的城际和市域市郊铁路网络,强化市域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的无缝衔接。
③加快建设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完成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与四川一起,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完成万州、黔江机场的改扩建。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
④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系统提升干线航道的通航能力,加快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嘉陵江利泽、乌江白马、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
⑤加快形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络线”高速公路网。重庆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项目库已基本形成,总的算下来“十四五”期间将会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12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会达到4600公里,形成全面覆盖重要乡镇、工业园区、交通枢纽节点、旅游景区,并且密切衔接高速公路和周边省份的“蛛网状”国省道网络。同时,统筹做好交通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着力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以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枢纽、智慧航道为示范,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成网提效,提升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智能化水平。
T3B航站楼效果图重庆机场集团供图
在推进这六项任务的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
①坚持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围绕着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着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水平,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形成有力支持。
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交通发展适度超前和经济可持续的衔接平衡,创新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构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和资源供给体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运营,优化政府资源、资产、资金配置,有效保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重庆如何进一步推动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金山: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不仅自身有着蓬勃的发展生机,又能为实体经济“赋能”,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建议》就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作了专门的部署和安排,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落实和推进。
●要进一步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比如集成电路,将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加速IGBT等功率器件发展,推动硅基光电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
又如新型显示,将积极推动Micro-LED等技术突破,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依托发挥好智能终端产业规模优势,延伸发展各种电子元器件、模组等上下游产业链,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俯瞰礼嘉智慧公园邹乐摄
●要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实施。将更加广泛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更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要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加大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的累积,构建起更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培育10个左右在全国有着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加大5G规模组网力度,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场景。加强与四川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让工业互联网在“十四五”时期为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积极推动新业态发展和新模式应用。引导工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服务环节延伸,鼓励服务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推动网络协同制造、设备健康管理、远程运维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更大发展、实现更大规模应用。
重庆将从哪些方面
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把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专门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思路、目标、任务等要求。
下一步,重庆将从“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五个方面发力。
西部(重庆)科学城效果图重庆高新区供图
●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围绕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谋划未来科技的新领域、新方向,争取更多的国家队布局落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力争大科学装置、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取得突破。加快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突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需求,在基础科学、产业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若干个卓越研究中心、科学研究中心。
●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前沿技术的创新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重点打造西永微电园、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金凤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平台,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壮大先进制造、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
●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人才特区”,出台“金凤凰”人才政策,发挥好领军科学家的帅才作用,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注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直接给予新进博士项目支持,为他们提供安家落户、居留签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优质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促进科学城与大学城互动发展,让高校学生在“大学城求学、科学城创业”。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校院所在机构设置、人才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落实“揭榜挂帅”机制,推行经费使用“包干制”,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为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科学大道等城市地标,布局建设高品质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规划建设“五快五普”城市轨道,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重庆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微讯供图
此外,重庆要发挥好科学城的创新引领功能,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
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将与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四五”时期重庆制造业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
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十三五”期间重庆制造业总规模得到进一步壮大、产业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这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十四五”时期,重庆制造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将为重庆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国内循环看,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市,在城镇化、工业化上潜力巨大;从国际循环看,重庆已构建起西向、南向等大通道,让重庆制造业企业能更好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
第二个机遇是近几年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好了“先手棋”。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壮大,还是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都为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个机遇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启动建设,让两地制造业企业能更好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出“1+1>2”的效益,促进成渝地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电子电路板齐岚森摄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①迅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方向,布局一批优势产业链,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
②巩固提升支柱产业。着力提升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优势支柱领域产业链水平,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③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既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更要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真正实现制造业发展的动能转换。
④培育一批优质市场主体。一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项目;另一方面着力完善企业孵化成长体系,让重庆成为高科技企业的“生长地”。特别是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企业和卓越的企业家队伍,让重庆制造业企业不仅有规模,而且有高度。
⑤要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方面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战略机遇,在产业规划、产业链、产业政策上加强协同。
另一方面,深入落实重庆“一区两群”战略,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将主城新区建设成为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支撑地,将“两群”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示范区,促进市域制造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