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日期:12-16
武汉湖北历史

原标题:地大故事系列|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要说校内最能体现地大历史的文化景观,四重门绝对当之无愧。这个坐落于南望山校区绿地上的文化景观,以大方简洁的姿态、四次校名的更迭诉说着地大的往事烟云。

梦回四重门尹彬摄

梦回四重门尹彬摄

四重门由学校四个历史时期的校名组成,四块长方形岩石围成一个正方形,每块岩石上分别刻着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几个大字,这代表着学校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四块岩石为何会走之字形?岩石颜色为何会选印度红?四重门不仅仅是简单的24个字,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你地大的变迁。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冀帅绘

2007年10月,学校党委提出,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发展的灵魂,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内增加一些有文化内涵、反映学校传统和历史特征的文化景观。在学校55岁华诞之际,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学校酝酿提出了“四重门”的概念。

2008年,学校启动了以四重门为主题的作品设计大赛,学校师生热情参与,广大在校师生重温了学校历史,增强了学子们对学校的热爱。2009年,学校举办了“四重门”景观设计作品展。

2010年,学校正式批准“四重门”景观建设项目。李素矿、马昌前、蓝翔三位老师到福建水头选取石材,在新疆红、四川红、云南红等之中选定了印度红。印度红是最自然的颜色,节理缝隙少,结晶程度高,质地上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对此颜色情有独钟的理由,学校建校初期的主楼、工程楼、水文楼和物探楼均为这种颜色,是学校的“本色”。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校名都以中英文名称相对应出现,为了还原历史,学校还颇费了一些心思。为了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校名字体一致,学校借鉴了一些老前辈保留的校徽。英文的翻译从institute、college再到如今的university的变化,也反映了地大从一个单一学科的学院到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演变。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中科院院士赵鹏大为四重门题字

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四个校名并非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而是走的“之”字形,这样的设计代表了学校道路发展的曲折性。四重门,记载着地大的几次浴火重生,它像凤凰涅槃一样,历经磨难而弥坚。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四重门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培养地质勘探人才,国家在北大、清华等院校地质专业的基础上,于1952年成立北京地质学院。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地质学府。上世纪70年代,学校迁出首都,为了南下湖北,教学仪器、地质矿业标本和办公设备装了整整一火车,火车驶入河南驻马店的时候,天降暴雨,洪水冲垮了铁路。几天后,火车才辗转来到湖北。学校迁入湖北,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在江汉平原上的江陵县办学。1974年学校获准迁入武汉,次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东湖之滨的南望山脚下到处是水塘、菜园、农田和空地,师生们在这片沃土上,发扬地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建设全新的大学校园。1987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从此,这所大学承载起中国高等地质教育更加光荣的使命。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2011年“四重门”文化景观揭牌

2011年11月14日,“四重门”正式落成。“四重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化载体,更是地大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他不仅蕴含地质之门的文化诗意,还是创新之门、开放之门和未来之门。他浓缩了学校6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我校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更是全体地大人68年来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励精图治、努力开拓的历史缩影。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何绣书绘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李佳宜绘

地大故事系列  四重门:见证一所大学四次优雅转身

每年毕业季,“四重门”成为了毕业生离校前留影的必来之地,“四重门”无声地诉说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同时也昭示着一所大学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在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文|庞伟红

图片|屠傲凌尹彬

绘图|何绣书冀帅李佳宜

微信编辑|雷龚鸣

审核|陈华文王俊芳

来安:澄清不实检举控告 让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 宁德:夯实基层力量 提升履职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