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每批次食品及内外包装都采样抽检
自8月18日起,深圳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以下简称集中监管仓),对从深圳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以下简称进口冻品),在储存、销售、加工前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进行产品全追溯。两个月过去了,目前集中监管仓的运行情况如何?昨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媒体记者到此进行了现场采访。
特殊专班驻场,智慧管理有序
10月19日上午,记者一行乘车来到了位于平湖与李朗相交的“友信物流园”,在该园内有一栋3500多平方米的冷冻仓库,这里就是集中监管仓。
记者现场了解到,集中监管仓由市级现场专班负责统筹管理,24小时不间断运行。据专班协调组张弘驰介绍,现场专班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龙岗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监管局、南湾街道办、南湾交警中队等市区相关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3名局级领导任现场专班正副班长,下设现场、协调、信息、消杀检测、交通等七个工作组,配备处级领导11人,一般工作人员44人,共58名专职公务人员,另外每天还有3名非专职的巡逻民警和铁骑负责治安,有30多名专业检测人员负责抽样和检测。
记者发现每天要来数百辆集装箱货车,数百吨物质,但在现场却没有发现车辆成龙、货物堆积的情况。专班信息组的张焰介绍,监管仓实行了智慧管理,冻品入库、检测、出库全程可追溯。进口冻品企业通过“i深圳”APP或扫描二维码登录系统,在线预约办理入库手续。专班通过系统进行预约审核、录入抽样检测结果、记录消杀情况、出具出库证明。市民可通过系统查询相关冻品的出库证明信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集中监管仓现场专班以货柜预约信息为起点,建立检测、出具证明、单据流转、出库的跟踪预警机制,加快流程运转,压缩单据流转时间;二是建立夜间值守制度,配备骨干力量组成夜间值守工作组,保障监管仓持续高速运行,做到“检测结果不滞留、出库单据不过夜、冻品出库不减速”。
目前进口冻品出入库全流程效率较初期大幅提升,全流程耗时大幅下降,单日平均每柜出入库耗时最低至6.6小时。
消杀、检测过硬,有效排除疫情传播风险
消杀和抽样检测环节是集中监管仓的重中之重。记者昨日在该仓一号、二号卸货平台看到,集装箱货车停进平台后,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的工作人员卸货后,立即对外包装展开消杀,然后检测人员对外包装、内包装和冻品进行抽样,贴上护膜,再消杀,然后入库。在此负责检测项目的金石检测负责人张思煌介绍:“我们根据预约的情况提前拿到海关单货物清单,在每一个试管上面提前做好标识,写上唯一的识别码,核对无误之后,我们会对到货的每一个批次的外包装、内包装和食物的表面进行采样,采样完之后,在一个小时之内进行检测,结果大概在两个多小时就能够出来。”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运转效率,该仓原有的“8进8出”专用装卸口,增加到“14进14出”,并配备2个与海关直接对接的消毒卡位,现场还建立有开柜、搬运、装卸、消毒记录表,确保记录真实有效,数据留痕,责任到人。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中监管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我市进口冻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实效。自8月18日至10月18日,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已入库货柜2030条,入库进口冻品54900.30吨,抽检冻品批次16138批,采集完成核酸检测样品50403个,排除一批疑似阳性冻品,拦截1批样品核酸检测阳性冻品(共计1390件),有效排除了疫情传播风险
到现场查看的深圳市食安专家委副主任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杨国武认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冻肉里面分离出了活的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集中监管就显得更加重要。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不仅能防止问题冻品向下游经营者和消费者流通,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风险;同时能提高问题冻品应急处置效率,节约处置成本,做到‘提前预判、关口前移’:集中监管仓对冻品实现了集中检测、集中消杀、集中追溯,是非常好的科学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