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为疫后纾困破局,“中国方案”牵动世界

日期:05-28
李克强总理李克强新冠肺炎

原标题: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为疫后纾困破局,“中国方案”牵动世界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隔屏”会见采访今年全国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一共回答了11家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首个发问的机会一如既往留给了外媒。全场记者会境外媒体的提问次数达到7次,占了大多数,显示出中国两会的全球关注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迟两个多月的全国两会依旧举世瞩目。全世界都想了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如何从疫情中纾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具体来说,今年的提问包括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疫情溯源、中小微企业纾困、两岸关系、就业、涉港国安法、中美关系、市场化改革、中日合作、脱贫攻坚、对外开放等。

总理记者会无疑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方案”的窗口。

尽管今年的11个问题较往年相对较少,但有关疫情等热点话题几乎无所不在,“中国方案”不仅关系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也牵动着世界的未来。

首问仍来自外媒,还是经济问题

5月28日下午,一年一度的总理记者会如约而至。

“首先感谢媒体的朋友们在特殊的时期,而且克服了特殊的困难,对中国的两会进行报道。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

李克强总理在正式回答记者提问前,真诚向位于分会场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媒体记者们表示感谢,也坦率地说明了“隔屏”交流的原因。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5年至2019年的总理记者会上,“首问”都留给了外媒,今年也不例外。获得首个提问机会的路透社记者关注到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今年GDP增速。

对此,李克强坦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最近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我们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他表示,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李克强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放水养鱼。

“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因此,总理认为,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直面尖锐话题,谈了疫情溯源和中美关系

在今天的总理记者会上,媒体记者的提问直接且锋利。

有外媒发问: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找到该问题的答案有助于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有人呼吁就源头问题开展国际审议,事实上本月举行的世卫大会已同意就此展开调查。中方对调查持何立场?

李克强首先表明态度——中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张对病毒进行溯源。前不久召开的世卫组织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中国也参与了。因为科学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他进一步阐述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现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公开透明负责任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但现在疫情还在全球流行,在中国也未结束,现在还有散发性病例,不少科学家都强调,还是要保持警惕,防止反弹。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坚决予以管控,不允许有任何隐瞒,而且要科学进行防治。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更是加剧了中美之间的不定因素。一家美国媒体在会上抛出了有关中美“新冷战”与“脱钩论”等问题。

李克强立场鲜明地说,“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至于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如何破局?李克强表示,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为中国市场“代言”,坚信疫后会有“新繁荣”

国内媒体普遍关注的社情民生话题,也始终与统筹疫情防控分不开。

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内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有媒体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调低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调高了调查失业率,如何遏制失业潮无疑是民生焦点。

对此,李克强实事求是地表示,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劳动力是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做支撑。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

“中国有9亿的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李克强直言,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政策可以说能用尽用,投入的规模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资金允许基层填补减税降费的口子,而且允许他们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措施,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

今年适逢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疫情下如何保障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如何防止“返贫”的出现?

对此,李克强把“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李克强强调,今年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我们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

在记者会的最后,李克强总理特别为中国市场“代言”,他向世界作出了承诺,发出了号召: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李克强坚信,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

澎湃新闻记者汤琪

李迎新委员:尽快实现外卖行业法治化 各地一批大工程大项目正稳步推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