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约180家企业布局生物类似药大战一触即发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多个生物制剂大品种专利到期,全球生物类似药规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恒瑞医药、绿叶制药贝伐珠单抗的上市申请于近日相继获得受理,市场竞争一触即发。
4款国产生物类似药获批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也被称为生物仿制药。2015年2月28日,《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首次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提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等多方面内容。
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4年全球生物类似药的规模为17亿美元,2018年达到了72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44亿美元。随着我国药企研发水平的提升及政策的放开,我国生物类似药近年来发展迅猛。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款国产生物类似药在2019年先后获批上市。2019年2月,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获批,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的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由Genentech公司(后被罗氏收购)研发,商品名“美罗华”,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也是全球最畅销的单抗类药物之一。
2019年11月7日,百奥泰自主开发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格乐立”)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该药原研药修美乐由艾伯维研发,于2010年获批上市,被称为全球“药王”,其销售额曾连续7年蝉联全球处方药销售冠军,上市至今累计销售额超1000亿美元。2019年12月6日,海正药业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建宁”)也获批上市。
就在同一天(2019年12月6日),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达”)也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原研药为罗氏的“安维汀”。安维汀是罗氏的重磅抗肿瘤产品,据全球畅销药数据统计,该药销售额在2005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随后的销售额成倍增长,2019年销售额已经高达74.94亿美元,总销售额累计近859亿美元。由于该药专利期在欧美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到期,成为热门仿制产品。
原研药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对原研药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如利妥昔单抗,受生物类似药上市影响,美罗华全球销售额出现下滑。罗氏在2019年一季报中提及,受生物仿制药影响,美罗华在欧洲市场销售额下滑38%,日本市场下滑50%;而2019年全球销售额下滑4%。
中国市场上,汉利康也在以低价政策争夺美罗华的市场。2019年7月30日,贵州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公告,同意复宏汉霖将汉利康的价格由1640元/瓶调整为1398元/瓶,降幅15%。而美罗华同品规的价格为2294.44元。4月24日,复星医药发布的公告显示,2019年,汉利康于中国大陆境内的销售额约为1.5亿元。
对于阿达木单抗(修美乐)而言,未来日子更不好过。被称为全球“药王”的修美乐,在欧盟地区遭遇4款生物类似药上市围堵,其2019年销售额相较其峰值时期下降了近8亿美元。而修美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则一直很惨淡,艾美达数据显示,2018年,修美乐在中国样本公立医院和样本连锁药店的销售额分别仅有2120万元和1460万元。获批适应症少、价格高、未进国家医保目录等原因是其此前国内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其在中国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而彼时,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研发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面对虎视眈眈的潜在竞争者,2019年年中,修美乐开启了降价之路,单价从7600元调整至3160元,降幅近60%。2019年11月28日,阿达木单抗成功进入2019年医保谈判目录,修美乐医保支付标准为1290元。与修美乐的医保支付价格相比,百奥泰的格乐立和海正药业的安建宁在价格上仍略有优势,新京报记者在米内网数据库看到,两个国产药同品规的医保支付价格分别为1160元、1150元。
贝伐珠单抗也面临同样局面。2017年,安维汀以近60%的价格降幅进入国家乙类医保目录,价格为1998元,2018年进一步降至1934元。米内网数据显示,今年在福建省,齐鲁制药安可达的中标价为1198元,比原研药安维汀的价格便宜了700余元。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贝伐珠单抗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指出,我国贝伐珠单抗受众群体较少,市场规模较小,原研药竞争优势不明显,随着生物类似药上市,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扩张。未来三年内,我国进入市场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种类将不断增多,而率先进入市场的国内企业将优先受益。
国内近400个研发管线
中金研报指出,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仅16亿元,2014年-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生物类似药研发成本更低,因此更具价格优势。随着中国逐渐建立生物类似药监管审批路径、医保资金成本控制加强、中国企业制造能力提升以及大量知名生物制剂的专利即将到期等因素,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589亿元,2018年-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5.1%。
虽然中国批准的生物类似药数量目前只有4款,但是研发管线数量却是全球最多,国内药企都在加速研发。据药渡数据库统计,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数量约有391个,约有180家企业在布局生物类似药,主要靶点包括CD20、EFGR、VEGF、TNF、RANKL、HER2等,涉及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50余款原研药物,先后已有近200余个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试验申请获批。业内根据目前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平均开发和上市审评时间预测,未来3年将会有近30款国产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其中今年预计有6款获批。
以国内获批数量最多的贝伐珠单抗为例,国产生物类似药方面,至少有20多家企业在布局,除了齐鲁制药的安可达已获批上市,信达生物的贝伐珠单抗上市申请早在2019年1月就已经获受理,今年4月,恒瑞医药、绿叶制药提交的上市申请相继获受理,安维汀很快将迎来多个新对手。另外,百奥泰、东曜药业、华兰基因、复宏汉霖、神州细胞、康宁杰瑞、华海药业、特瑞思药业、正大天晴等多家企业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进入临床三期。未来几年,贝伐珠单抗的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编辑王鹿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