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40万中小企业立法,疫情“惠企28条”房租减免政策有望变为长效机制

日期:05-13
条例(修订草案)疫情

原标题:上海为40万中小企业立法,疫情“惠企28条”房租减免政策有望变为长效机制

上海为40万中小企业立法,疫情“惠企28条”房租减免政策有望变为长效机制

据本市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全市中小企业合计40.9万户,从业人员743.2万人,分别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5%和从业人员总数的69.6%。中小企业是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通过立法来支持和保障这支生力军?

今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草案)》。记者注意到,此次修订是应对新形势推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疫情期间“惠企28条”中的阶段性房租减免政策面向创业企业有望形成长效机制。

明确区级政府和部门责任

本次修订细化落实上位法35条,创设条款22条,保留原《条例》条款10条。

为突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作了一些创新突破,比如建立完善工作机制。2019年12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建立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2017年市政府建立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现有成员单位35家;目前区级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还不统一。为此,《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修订草案也明确了部门责任。一方面,在总则中规定市经济信息化部门是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明确市发展改革、科技、商务、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生态环境、知识产权、司法行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另一方面,各章具体条款都明确了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责任,为条例真正落地及做好执法检查提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强调发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自2018年1月1日上线以来,已累计发布惠企政策4800条,处理企业诉求7.6万项,666家“云店铺”累计提供服务产品1.2万个,完成服务订单34.6万个,年服务中小企业80万家次,成为本市“一网通办”企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要着力打造“市企业服务云”平台,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市企业服务云”同时作为中小企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兜底式服务。

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何解?

此次修订推进普惠金融,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条例(修订草案)》保留原条例中支持企业上市、开展债券和票据融资、鼓励金融创新等做法,同时以近年来本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系列举措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突破,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表现为信用贷款难、中长期贷款难、续贷难。《条例(修订草案)》规定要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无还本续贷等信贷产品的供给,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同时,鉴于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条例(修订草案)》强调发挥市属国有银行的作用,明确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责,通过加强考核促进市属国有银行积极服务小微企业。

此次修订强调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本市银税互动平台自2017年以来签约金融机构60家,推出47个信贷产品,累计发放银税合作产品贷款约650亿元;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平台自2019年以来签约银行18家,集合386项信息数据,支持银行开展贷前风险审查。《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要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支持银行创新产品、提高放款效率。

2019年起,本市运用国家担保降费奖补资金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费用,以及银行承担的评估、公证等费用给予补贴,降低企业担保费和融资附加费支出,条例对这一创新举措予以固化。

(小标题)“惠企28条”房租减免政策将形成长效机制

此次修订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在场地方面,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允许创业企业可以利用众创空间内的集中登记地办理登记;

在房租方面,明确市、区国资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国有园区对创业企业给予租金优惠,将“惠企28条”中的阶段性房租减免政策面向创业企业形成长效机制,《条例(修订草案)》明确,符合要求的小型微型企业可以向所在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获得一定额度的创业场地房租补贴;市区国资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国有产业园区对创业企业给予租金优惠。

在用地方面,坚持“四个论英雄”原则,采取先租后让、缩短年期等方式,降低优质中小企业用地成本。

创设建立突发事件应对保护机制条款

凸显特殊保护,增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必须予以悉心呵护。条例修订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市区两级政府迅速构建应急保护政策体系,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此,《条例(修订草案)》创设建立突发事件应对保护机制条款,要求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小企业分级分类保护机制。所谓分级是指按突发事件等级采取针对性措施,也体现市和区两级政府都有职责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分类是指针对受影响程度、参与处置程度给予不同保护,如对受较大影响的企业,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对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和补偿。同时,针对小型微型企业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短板,提出探索将小微企业纳入法律援助范畴,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帮助,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邵竞制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纪委监委“回信了” 调查组暗访贫困户,结果发现… 罕见!澳大利亚这次居然和中国保持了一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