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头版关注东莞社会治理亮点成效

日期:04-22
法制日报人民调解委员会

原标题:《法制日报》头版关注东莞社会治理亮点成效

《法制日报》头版关注东莞社会治理亮点成效

■高埗镇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开展员工知法守法教育,获《法制日报》点赞。图为该公司生产线资料图郑志波摄

4月17日,《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推出《东莞以人为本破解“三个70%”治理难题》报道,关注东莞社会治理亮点成效。

报道称,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东莞本、外地户籍人口严重倒挂,外地户籍人口、外地户籍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外地户籍人口中40岁以下人口占比均超过70%,东莞成为国内少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净流入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行政架构、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特殊的人口结构,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这个治理核心要素及其所涉及的关键领域,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平安文化建设特别是推动商会与企业的平安共建、建设各类平安促进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品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东莞路径”,构建起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法制日报》头版关注东莞社会治理亮点成效

■4月17日,《法制日报》头版截图

建立基层协同共治机制

不久前,经过商会自荐、网络预选、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东莞市“异地商会助推东莞市社会治理工作典型案例”新鲜出炉,由江西、广西、浙江等商会推荐的18个典型案例入选。

这项评选活动由东莞市委政法委牵头,通过发挥优秀异地商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推动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由于特殊的人口因素,企业和商会组织是该市在社会治理中集中力量攻坚的一个重要阵地。

根据最新基础信息采集,东莞市现有户籍人口221万人,流动人口逾955万人,外地户籍人口、外地户籍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外地户籍人口中40岁以下人口占比均超过70%。

“东莞‘三个70%’的人口结构特征、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导致社会治理中‘人’这一核心要素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东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东来分析说,首先,外来人口多在企业务工,融入程度不够高,共建共治意愿不高;其次,人与人之间信任不足,侵害行为易发高发,外来人口盗窃、抢劫等侵害行为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近九成;再次,个人行为缺乏传统社会道德约束,遇到问题容易采取暴力方式解决。

针对这些难题,为构建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东莞制定出台了《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东莞市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行动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提出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各类群体和谐共进、共融发展,切实增强社会治理合力。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在东莞高埗镇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宏公司)厂道两边、员工饭堂和宿舍墙上,挂着一幅幅法治标语、手绘作品、警示案例,提醒员工们要知法守法。

华宏公司目前拥有职工1.2万余人。东莞开展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后,华宏公司通过开设企业平安微信公众号、建设平安宣传阵地、开设法治讲堂、搭建法律援助桥梁等10个方面举措,不仅企业自防、自治、自理、自律、自创、自觉能力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不论在厂内还是厂外,员工们知法、守法的意识也显著提高。

为推动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东莞市委政法委于2018年探索推出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升级版,发挥新的积分制指标引导作用,深化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和社会治理、平安文化建设结合。此举一经实施,就得到了在莞异地商会的积极响应。以东源商会为例,该商会通过20多次共建共治座谈会,选出了11家试点企业。除了近5万名员工之外,这些企业辐射的商家超过1万家,带动效应明显。

东莞有10万名浙江籍商人,浙江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东莞市首个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继医调委、交调中心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运作之后的又一创新。目前,东莞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223个,专业高效解决各行业领域大量矛盾纠纷。

探索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在破解人口倒挂严重这一现实带来的治理难题上,东莞进行了系列探索,出台了一大批创新举措。

为让外来人口更好融入当地社会,东莞探索外来人员和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全市共选取了10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共选配非户籍委员102名;在33个镇(街道、园区)创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和38个行业分会、190个村(社区)分会,充分调动群众、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其经验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实施“全科网格”建设,组建近万人网格管理员队伍,推动网格管理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大量问题隐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制定“民转刑”命案防范联动机制、家庭暴力案件联动处理机制,全方位发挥部门合力,全市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数、“两抢”发案数和命案发案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一系列治理创新,不仅打破了人口结构的制约,更带来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全市有32个镇(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法治镇(街道),56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比例居全省前列。

去年,东莞市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成为获得这一领域创新示范市“四连冠”的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捧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一系列荣誉,是东莞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取得成效的最好注脚。

记者吕晓敢

以案释法:夫妻共同债务,该如何处理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不得参与举办民办中小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