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蚂蚁金服设信用评估公司,瞄准企业征信,邵文澜任董事长
新京报讯(记者陈鹏)蚂蚁金服在企业征信领域又迈开一步。根据企查查提供的工商资料,2020年3月24日,蚂蚁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成立,聚焦“企业征信业务”等领域,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蚂蚁金服”)持有其全部股权。
相比个人征信业务,蚂蚁金服早已将企业征信业务牌照收入囊中。2016年7月有报道称,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宣布,获得央行颁发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并研发上线了小微企业信用洞察系统“灵芝”,将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高清征信画像,从而提高小微企业获取金融资本的可能和审批效率。
按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披露,新成立的蚂蚁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邵文澜,经营范围包括企业征信业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在蚂蚁金服,邵文澜执掌消费金融事业群,并兼芝麻信用董事长。
对于芝麻信用的整体架构,花呗创新事业部负责人乐森在去年10月份的采访中透露,芝麻有两块业务,一方面是企业信用,一方面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业务有经营许可,有相关牌照,可以做关于信息、数据的合作。但是在个人信用方面,包括免押、租赁行业以及轻会员等信用尝试,都不涉及到金融服务。
时间回转到2018年初,央行正式公布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也宣告着蚂蚁金服等8家社会机构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愿望落空。蚂蚁金服的个人信用业务开启了“去金融化”的过程。据记者了解,服务金融机构曾是芝麻信用的业务之一,但蚂蚁金服在2017年、2018年失去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机会后,将这方面的业务逐步退出市场。
“其实芝麻信用一开始(做)起来的时候,的确希望能够服务于金融信用,我们也希望(用)大数据的能力去做。今天所有业务发展中合规也是第一要素,所以在去金融化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信用的本质和它的范畴是什么。”邵文澜在2019年10月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信用分为三类,除了金融方面的应用,还有社会信用,以及更广义、更加开放的个人信用。关于社会信用,她举了美国实践的例子,信用是自然人在生活等方面的积累,探索得到了一些关于信用的使用价值和规范约束。
而围绕“信用”,芝麻信用近几年打了一些“成名仗”。在邵文澜看来,对商业信用的探索上,芝麻信用经历了三次“进化”。2015年底至2016年属于摸索阶段,芝麻信用对金融、出行、租赁等都做了积极尝试,好比“打地基”。2016年至2018年,芝麻信用聚焦于商业信用,打了一场“消灭了1000亿元押金”的仗,并造了“新租赁经济”的风口。而在2019年,芝麻信用开始渗入到每一个行业风口中,推出了信用购、轻会员等,希望把线下和线上打通,把阿里系内(的资源)打通,建立全面、立体的商业信用服务体系。
在今年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芝麻信用也继续拓展服务的场景和外延。
2020年的“3•15”当天,芝麻信用宣布将“轻会员”升级为全新的“芝麻GO”。这个集合了芝麻信用与花呗两大能力的新服务,同时也降低门槛,对遍布街头巷尾的大小“码商”开放。
据介绍,通过“芝麻GO”,消费者可以凭借自己的芝麻信用或冻结花呗额度,无需预付会员费,提前享受商家提供的会员优惠,到期结算。如果已获得优惠超过会员费,或履行约定任务,只扣会员费;如未达到,则不收会员费,扣回已享优惠。这些特点被概括为“多用多省,不用不扣”。
虽然在个人信用方面经历了“去金融化”的过程,但邵文澜也曾表示,蚂蚁金服保留了企业金融信用的应用。“在企业这块,我们保留了金融信用的应用。我们希望企业累积到的评价和记录,可以帮助争取到一些金融服务。我们现在也在思考,企业除了累积自己的金融信用之外,有没有需要累积自己的商誉,需不需要累积每一次履约表现。今天商家承诺能够准时达,是不是一种信用?如果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多的论证,或者在市场上更多产品得到认可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也是除了金融信用之外的商业信用的外延。”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这块看似无形的“信用版图”中,企业信用牌照似乎是一个盈利点。谈及盈利的话题时,邵文澜在去年的采访中表示,“我觉得2—3年都不会探讨这个话题。信用这条路还蛮长的。信用这个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做多少年,希望中国有一群人可以缩短它的应用化进程。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做商业化、盈利化,可能根本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而当媒体追问:“两三年内不谈营收的问题,是不是意味着三年之内都不会赢利?”邵文澜也坦言,“因为我有企业牌照,企业还能赚点钱。”
新京报记者陈鹏编辑赵泽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