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海:白皮书晒出公益诉讼检察"成绩单"和"规划图"
正义网西宁3月11日电(记者李维通讯员王丽坤)今天,青海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2019年度青海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下称《白皮书》),首次以白皮书形式晒出青海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2019年“成绩单”和2020年“规划图”。
2019年,青海省检察机关紧扣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的省情实际,聚焦全省工作大局,在把握时代大势、拓宽“源头视野”、融入国家战略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白皮书》详细展示了2019年青海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所取得的成绩:在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方面,会同省林草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探索建立了三江源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成立了三江源生态公益司法保护机构;在助力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和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建立了青海湖裸鲤公益检察增殖放流基地,开展了“公益检察守护青海湖裸鲤”主题增殖放流活动;在致力服务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印发服务保障黄河上游(青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破解黄河青海流域“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治理难题提供“检察方案”。
与此同时,2019年青海省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破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司法鉴定周期长、费用高等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综合运用专业机构出具报告、邀请报价以及依据专家意见等方式推行低成本、高效益、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损害定损索赔机制,督促修复涉案林地、草原17584亩,节约鉴定费用3.1亿元,达到了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生态环保三合一的效果,探索形成了“建立低成本定损索赔机制、构建融通合力的公益诉讼衔接机制、锻造复合型公益诉讼检察官队伍”的公益诉讼检察“青海模式”。
《白皮书》披露,青海省检察机关2019年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9件,占办案总数的67.2%。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毁损的国有林地1725亩,督促恢复生态公益林758亩,督促恢复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1167亩,督促恢复被非法开垦和占用的草原4351亩。共向行政机关提出诉前检察建议763件,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9.3%。通过诉前程序,督促修复被毁草原、耕地和林地5000余亩,督促清除固废垃圾3万余吨,督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6150万元,督促收回国有财产5926万元。
《白皮书》在介绍2020年青海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部署规划时指出,2020年,该省检察机关将自觉践行生态环保优先理念,精准发力、持久用力、靶向着力,扎实做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深入开展“助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活动“回头看”,助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在深度融入长江黄河国家战略方面,深入开展“守护好长江黄河青海流域的健康安澜”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助推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黄河青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抓紧建立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制度,落实与相关行政机关双向干部交流等举措,切实将协作机制转化为协同治理效能,合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