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派消息,近日,网络上流传了一段声称来自广州水投集团职工之间的对话,对话中称自来水里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前几日已从平常1吨的加药量提高到3.5吨,现在则按要求提高到了7吨,说在家里喝水一定要在烧开之后再放2分钟才能喝。
对此,广州水投集团广州自来水公司表示:网传对话的当事人并非广州水投集团职工,此信息纯属谣言!“氯消毒”仍然是当前最主流的消毒方式,自来水中的余氯水平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加氯”属正常操作
净水领域专家、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久传表示,自来水里都要加氯杀菌消毒,这几乎是全世界的做法。国内自来水净水工艺普遍是投放次氯酸钠,美国是加氯胺等,基本成分都是氯。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相关技术人士表示,为了保障终端用户的水质优良、饮用安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消毒剂的用量需要根据供水量、原水水质、供水余氯含量、水温等因素适时调整。比如,原水因降雨等原因出现浑浊现象时,水中耗氯量会相应增加,需要适当调整药剂投放净化水质。
氯消毒是自来水最常用的消毒法
近期疫情期间,广州自来水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合理动态调节消毒药剂投放量,以确保供水水质安全。2月1日-20日,广州自来水公司日均供水量为360.78万立方米,次氯酸钠消耗量为20.939公斤/千方水量,相比于2020年1月1-23日增加7.9%,与去年同期持平,属于安全合理范围内,并不存在谣言中所说“次氯酸钠用量成倍增加”的情况。
广州自来水公司建立起了从水源到终端的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分为“班组+水厂/分公司+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三级进行水质检测,层层严把水质关。监控体系24小时全过程水质监控和检测,提高对各净水环节重要指标的检验次数和监测频次。其中,供水管网配有4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402个人工监测点分布在中心城区,监测供水管网水质情况,确保市民饮用的自来水水质安全,指标合格。
“余氯”指标更关键
自来水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氯投入到水中后,除了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掉一部分之外,还剩余氯的量;余氯仍然有着持续消毒的作用,可有效抑制配水管网中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所以,不能单纯以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计量的增减,来判断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量是否增减。自来水中存在一定量的“余氯”不仅仅是正常的,还是必需的,关键是余氯含量是否符合国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毫克/升,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毫克/升。目前,广州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范围内出厂水的余氯普遍控制在0.8-1.1毫克/升范围内,管网水(含用户终端监测代表点)余氯检测值为0.2-0.6毫克/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并且,自来水公司每月都会在官微和官网公布出厂水常规42项指标,7个区域(含大学城)管网监测点6项指标,6个行政区用户终端代表点42项指标,形成了全面、公开、透明的水质公示体系。
出厂自来水“余氯”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在普通家庭当中,烧自来水是最经济卫生的饮用水。自来水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表示,自来水中有余氯存在,属正常现象。由于用户距水厂有远有近,管网中余氯含量大小会有一定差异,用户对水中氯味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水烧开后沸腾1-2分钟,氯味即消除,完全无需特意静置一段时间再喝。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方面表示,请广大市民科学认识自来水消毒的意义,不信谣,不传谣。如有用水疑问,请拨打24小时供水热线96968。
自来水“氯消毒”已经有120年历史
1850年前后,英国伦敦爆发了数次霍乱,数万市民在霍乱众丧生。为了防止霍乱继续爆发,英国人在1897年首次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结果出人意料的好。20世纪初,氯消毒被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之中,使得通过生活用水传播的细菌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时至今日,尽管不断有新的消毒工艺被发明并投入应用(如漂白粉、碘、臭氧、紫外线灯),但氯消毒法依然是杀菌消毒的主流(包括使用液氯、氯气、次氯酸钠、氯胺等)。
1、氯消毒能杀菌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与水反应时,生成次氯酸(HCIO)和盐酸(HCI)。氯的灭菌作用主要依靠次氯酸,它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或破坏病毒核酸,致病毒死亡。
2、副产物有限值
氯消毒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副产物。为控制自来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卤甲烷、卤乙酸、三氯乙醛、溴酸盐、甲醛、氯酸盐、亚氯酸盐等主要的消毒副产物提出了卫生安全性的限值要求。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编辑杨利
来源:羊城派
原标题:无须焦“氯”!自来水公司辟谣:“自来水数倍加氯”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