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早、集、实”抗疫作战图——确诊病例单日“零新增”的背后
2月18日,深圳全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自1月23日以来,深圳首次出现单日“零新增”的情况。
事实上,从2月4日开始,深圳新增确诊病例数就已经大幅回落。从2月9日进入个位数区间,16、17日已经连续每日只新增1例。
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渐回落,痊愈出院患者却在不断增加:2月19日,深圳再有19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从2月3日开始,深圳已连续17天有治愈患者出院,而且连续10天出院患者数超过10人,累计出院人数达到182人。
一降一升,显示出深圳疫情防控形势正出现积极变化。
疫情当前,如何排兵布阵?深圳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早、集、实”三字诀,牢牢把握联防联控的核心任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严防死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全力救治患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复工后“人潮”陆续返深,深圳战疫进入到关键阶段。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持续作战,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的阻击战。
“早”,与病毒赛跑的“深圳速度”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防止疫情扩散,提高收治率、治愈率的关键。
“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深圳坚持“早”字诀,层层设防,全力防范疫情扩散。
第一道防线:深圳在全市“两站一场一码头”和出入主干道设置101个卡点,医疗、公安、交警对入深的车辆、人员进行全面体温检测,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第二道防线:在市内,覆盖全市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效运转。该体系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区疾控中心为骨干,100多家医院防保科及街道预防保健所和600多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并与多部门联防联控。
武汉出现病例后,深圳迅速在49家发热门诊“布下重兵”,24小时预检分诊,设立独立的隔离观察区。从1月31日起,发热门诊开始对有疫区关联史等三类发热重点人员进行核酸大筛查。从2月11日起,核酸检测扩大到了所有居家和集中隔离观察的人员,尽早筛查出潜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第三道防线:通过“i深圳”自助申报系统和全市统一的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平台,遍布全市的家庭医生队员发挥“管家”作用,对社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进行动态健康监测和管理,第一时间将出现早期症状的人员转送集中收治医疗机构诊治和初筛。
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近14天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100%居家隔离;存在与病例密切接触史的人员100%实行集中隔离;小区住户进出100%实行双向体温检测;出租屋房东和承租人100%宣传到位、联系登记、落实责任……随着疫情的发展,深圳一系列的硬核措施不断升级。
三道防线及时阻断了疫情的扩散,也为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到目前为止,深圳确诊患者中,97%以上都是输入性的病例,其余确诊患者基本都有与疫情发生地直接接触史。
“集”,集中收治全力救治
“集中收治”是抗击“非典”战役中留下的宝贵经验。面对此次疫情,深圳依然坚持“集”字诀,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科学调配各类医疗资源,举全市之力救治确诊患者特别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严控病死率,提振全社会战疫信心。
集中患者:深圳指定了市、区29家公立医院作为全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集中收治医院,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疗和筛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全市确诊病例定点救治医院,接收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符合临床分型为重症和危重症疑似病例的收治。
集中专家:深圳成立了市级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坐镇”市三医院,指导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集中救治工作,提高治疗成功率。
集中资源:市卫生健康委从全市医院抽调了重症医学、呼吸内科、传染科“精锐部队”进驻市三医院,支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配N95口罩、防护服、医用口罩、ECMO机、呼吸机等医用物资和设备,全面保障市三医院等医疗救治单位临床使用需求。
集中治疗:市三医院腾空1100床位,并对接省医疗专家组远程会诊平台,集中精力开展患者的救治。
“集”字决形成了高效的战斗力。在市三医院,1000多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与病毒斗争,与时间赛跑。在参考“国家指南”“广东指南”的基础上,集结深圳市、广东省的专家以及钟南山院士团队的集体经验与智慧,形成了“深圳版”诊疗方案,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针对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下呼吸道持续高病毒量的问题,率先采用患者恢复期血浆或特异性抗体对危重症、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初见成效;对确诊患者在发展重症早期及时进行氧疗;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稳定和改善患者病症……
一系列治疗措施见到成效,截至目前,已有43%确诊患者痊愈出院,危重病人数减少过半,重症病人大幅减少。
“实”,有备而战沉着应战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深圳坚持“实”字诀,提前研判、科学应对,不打无准备的战疫,全力确保患者救治有力有序。
“非典”过后,深圳在传染病防控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市三医院创建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全市SARS,H7N9流感等传染病救治工作,拥有一支常年战斗在临床一线的队伍,为疫情救治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
去年12月底,当武汉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消息传出后,市三医院及时全面梳理专家团队、分析研判疫情发生发展态势,系统性做好物资、人员、技术储备,并积极筹备组织领导、医疗救治、院感防控、后勤保障等工作,1月8日开展不明原因肺炎实战应急演练,1月11日医院收治广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早于全省12小时自主合成引物诊断了全省首例患者,全院进入“战时状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医疗保障上,自疫情伊始,深圳就规划准备了5100张定点床位,以应对疫情发展。
1月28日,深圳启用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深圳大学总医院等“第二病区”,承接核酸检测阴性但仍需留观和治疗的患者,缓解市三医院的压力。
患者救治费用也及时保障到位。市医保部门提前将医保费用拨付患者集中收治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并视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追加。患者治疗费用除医保支付部分外,由政府财政“兜底全包”,确保不出现因医疗费用问题而延误患者救治的情况。
疫情防控到了关键阶段
“零增长”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数百万人口返深,城市入口排查、社区小区及公共场所防控、医疗救治保障、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复产复工、城市运行保障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压力,深圳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
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前做好了人员返深高峰防御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的作战规划,制定了复工复产防控工作方案和相关指引,应隔尽隔,应收尽收,精准施策,精准应对,做好全面防控疫情的充分准备。
为了应对返工潮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挑战,一批应急院区也正在日夜兼程地加紧建设中。
1月23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项目用地启动建设临时发热门诊和100张病床的临时留观病房,目前已经分批启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也紧急建设应急隔离病房,预计2月23日完成整体项目,届时将可提供25间隔离病房,其中15间为重症病房。
1月31日,深圳紧急规划启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应急院区建设,近期即将完工,可新增床位1000张。市卫健委也组建了首批220人的医疗团队,随时可以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应急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