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观 抗击疫情激战正酣,为何需要来点“冷思考”?

日期:02-14
疫情

原标题:战疫观|抗击疫情激战正酣,为何需要来点“冷思考”?

摘要:我们有些同志,平时哲学用得很好,但是前方一吃紧,战事一火热,就忘记了“两点论”,只一个“热”字,无暇冷静下来发现规律、纠正偏向

战疫观  抗击疫情激战正酣,为何需要来点“冷思考”?

当前防控疫情的大战,无疑是举国上下最大的“热点”。万千干部以最大热情奋战火线,亿万民众以最大热心打“人民战争”,在这个时候提出“冷思考”,是否不合时宜?

事实上,无论从“胶着对垒”状态讲,还是从近期战场主动权正逐渐回到我们手中讲,“有一点冷思考”,都是有道理有必要的。

比如说规律性问题。当前这场大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至今为止一场规模最为浩大的全社会性质的群众工作,我们要从中研究执政治理的新规律、新特点、新对策。基本“富起来”、正在“强起来”的公众,有什么新的心理变异有什么诉求变化?当疫情灾害与社会风潮竞合时,群众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模式,有什么新的特点?我们的社会管理格局和治理方式,还有哪些短板和缺门?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突如其来的这场群众工作中“长一智”,改变我们一些同志在新态势前的落后状态。

例如一些反复出现的现象,就有它的规律性,特别像不时“风靡”的传言、流言甚至谣言,我们不能只是疲于辟谣澄清,而要把控它从风起萍末到浸润弥漫的起始、发酵、变异和消散转移的规律,透视这些舆情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和公众好恶,真正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比如倾向性问题。当前整个干部队伍充分调动起来,从总体上说,勇于担当、作风硬朗是主流,但是形式主义这个老毛病,或也在某些地方、某种层面试图卷土重来。例如一个乡镇一天接到十个红头文件,例如社区干部填写无穷的报表干到深夜两点,例如空洞无物的传达大会,重复繁重的“填表留痕”以及停不下来的“迎检大战”,也在少数地方重演,我们要注意被一个倾向掩盖着的另一个潜在的倾向,不能因为主流是好的,就不警觉正在潜行的形式主义甚至官僚主义。

还有一个倾向,那便是少数地方愈演愈烈、奇招百出的“过度防控”,偏颇甚至极端的做法以及一关了之、一堵百了的简单粗暴,已经引起舆论哗然和某些不安,我们固然要保护基层的积极性,但决不能因为“矫枉过正”,就不去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过犹不及”。

又比如全面性问题。防控疫情和稳住发展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全面、全局性的工作,应当紧迫地提上议事日程。要在决不放松防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防控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并且不限于与抗疫直接有关的行业,在这个“两手抓”中,能否实行“动态防控”,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考验,必须交出新的答卷。

当前能不能有序恢复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至少关系到人心的安定、社会的稳定以及抗疫前线的稳扎稳打,国务院疾呼要防止大规模裁员潮及“工人返乡潮”,其深意不仅在于“六稳”,而更在于全局。我们决不能“一叶障目”,决不能因噎废食,决不能剑走偏锋,而要适应、习惯于在“两个战场”同时战斗。

又比如干部队伍的基本评估问题。这里说的主要是干部的“勤”与“能”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首先,在这场大战中,干部队伍精神焕然一新,前几年被传言风靡某些官员群体中的“不作为”“不担当”的“懒政”“太平官”现象,可以说大多被扫荡,“勤”,这是基本面。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干部做大规模群众工作,尤其是面对社会性、风潮性的异动的“能力”还有大的缺憾,少数领导同志面临突发,束手无策,面对风波,进退失据,而这些同志中大多不是“庸官”和“昏官”,并不乏在平常岁月中的“能吏”,但群众性的社会变动一来,“人民战争”一打,他们平素的“能吏干员”的形象到哪里去了呢?总书记说,这次既是大战,又是大考,其中就要考察和识别干部,我们要从这次大考的经验和教训中,察觉整个干部队伍的“短板”、缺门甚至“偏科”,把我们的执政治理能力提升到一个真正能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高度。

辩证法是我们的看家本领,须臾不能丢弃。我们有些同志,平时哲学用得很好,但是前方一吃紧,战事一火热,就忘记了“两点论”,只一个“热”字,无暇冷静下来发现规律、纠正偏向,不会“走一步看三步”、在解“近忧”中防“远虑”,也不会既抬头看路、放眼全局,又总揽统筹、弹好“钢琴”,这种倾向,本身值得注意。大战热火中,让我们有一点“冷思考”,甚至身边有那么一个“冷班子”,不知可否?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海又有28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共有90例患者出院 对妨害防疫案件快审快判,为疫情防控提供“司法助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