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农企小农户齐上阵北京日产蔬菜2100吨
本市基地主要是温室蔬菜,圆白菜、娃娃菜等品种是供应量比较大的
新京报讯(记者杨亦静)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2月7日,全市蔬菜在田面积约4.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4.5万亩,日产量约2100吨。在全市市场关闭,市民买菜难的情况下,昌平小汤山天安农业高峰时一天为北京市场提供60吨蔬菜,密云区密农人家联系收购小农户蔬菜直发市民家中,保障了北京“菜篮子”。
小汤山天安农业为北京市场供菜。受访者供图
小汤山农企供应660吨蔬菜
在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天安农业公司,蔬菜基地里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院内大货车进进出出,蔬菜品类齐全,摆满了库房。一箱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青椒等新鲜蔬菜,被工人们搬到早已等候的货车上,整个场面忙碌而有序。
自大年初二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天安农业库存异常紧张,全市对蔬菜的需求量较往年同期突然增加,天安农业的订单也达到了平时的5-6倍。据了解,天安农业前身为北京市农业局组建的小汤山特菜基地,于2006年成立了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小汤山蔬菜基地。受访者供图
据天安农业总经理刘艳飞介绍,超市常见的“小汤山”就是他们的品牌,目前小汤山基地共有350亩,在京郊怀柔、延庆、密云、顺义,都有基地,近期每天保持有100多个品种蔬菜的供应,“北京基地的蔬菜主要是温室蔬菜,圆白菜、娃娃菜、黄瓜、西红柿、油菜、韭菜等品种是供应量比较大的,我们给全市152个超市供货,保障疫情期间蔬菜供应量。”
刘艳飞告诉记者,基地的蔬菜除了供货给超市外,还直供北京的36个社区,“有业主委员会统一购买的,也有个人网购的。”
小汤山蔬菜基地。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一至今,蔬菜需求量最大时,天安农业日供应量达60吨,最近几天需求量减少了一些,每天大约30吨,总供应量达到660吨,“最近几天蔬菜需求量比之前下降了一些,外地的货源陆续进京,菜量更充足,同时市民买菜也不再盲目囤积。”
海南空运蔬菜保障北京菜篮子
每天早上,农民都会在地里采摘当日的新鲜叶菜、果菜,随后,包装人员在车间里将新鲜蔬菜包好、装箱,再统一装车运走。基地相对密集,如何保障防疫工作?刘艳飞说,为了保障菜品的安全,从田间农民到加工、包装的工作人员,每天测体温,要求戴口罩工作,同时对于车间、加工设备、车辆、库房、周转筐每天三次进行消毒处理。
刘艳飞介绍说,除北京基地外,海南省东方市也有600多亩的基地,主要作物是番茄、玉米、南瓜等,“海南是露地种植,设施成本低很多,但是运费很高,在应急时还采用了空运,但两地蔬菜销售价格是统一的。”
海南蔬菜基地。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蔬菜有很多是合作农户种植的,近期菜价上涨,我们宁愿自己少赚一些,也要尽量保证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据她介绍,为保障北京市民的“菜篮子”,公司自有基地价格收购价格不变,收购小农户蔬菜采用随行就市的原则,照市场价格同步调整农户收货价格,还会给一笔服务费。
叶菜的茬口为30-60天,目前天安农业的基地里在连续耕作,保证未来一段时间一直有充足的蔬菜供应,“再过一个月,冷棚就开始春植了,菜量也会越来越多。”
密云合作社连接小农户和消费者
新春伊始,密云区农产品电商品牌密农人家的网店被订单“挤爆了”,“事先没有准备,订单每天都像‘双十一’一样,既然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冲上去。”今年34岁的孔博是密云人,2012年返乡创业创立了“密农人家”,与460多个小农户合作,主要出售新鲜蔬菜、密云特色农产品等。
密农人家种植的西红柿。受访者供图
孔博说,一方面,市区里许多市民无法出门,或者买不到新鲜蔬菜,纷纷在密农人家电商平台下单,平台已经严重爆单;另一方面,农户因为市场、菜店、小区封闭,全力保障市民和小农户的需求。
大年初四开始,密农人家的工作人员每天6点半开始上班,摘菜、收菜、包装、联系快递,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日发货2000单,每天向市民发送2万多斤蔬菜,“我们配送的农产品中,蔬菜占80%,同时也配送一些粮食、鸡蛋、土鸡等农产品。”孔博说,目前快递速度有保证,当天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
密农人家每天向市民发送新鲜蔬菜。受访者供图
据孔博介绍,从大年初四至今,密农人家已经出售蔬菜等农产品25万斤,蔬菜品种多达50多种,但目前基地的包装盒、塑料膜等包装用品告急,“现在依然挤压了几千个订单,好在大家士气高涨,尽力完成这些订单,保障大家有菜吃。”
据了解,目前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专门设立了“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组,摸底“菜篮子”生产供应情况,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监测本市主要菜篮子产品供应和流通情况,掌握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情况及近期蔬菜量价变化走势、农产品交易动态以及主要蔬菜品种来源地变化信息。
同时,还建立了生产供应企业实际困难台账。全市遴选50家重点蔬菜生产主体、7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生猪33家、奶牛22家、蛋鸡16家)、42家规模化水产养殖场、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了解掌握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举一反三同步收集全市其他生产主体的困难,梳理建立动态问题台账,逐一挂账协调。
新京报记者杨亦静
编辑张树婧校对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