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

日期:12-27
棚户区改造养老

原标题:踵事增华,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住房条件全面改善,绝对贫困“清零”工程取得实质成效,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2019年的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续写着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百姓福祉的新篇章。

民生进步,源于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坚韧与笃行;民生进步,源于民有所呼,政府必有所应的承诺和力行。

持续刷新民生的刻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个家庭生活得到保障的根本。促民生先要稳就业。《青海省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当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青海省劳务经纪人激励服务暂行办法》……

2019年,我省积极完善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8万人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7%、107.6%;城镇登记失业率2.3%,控制在年度目标任务3.5%以内的较低水平。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分类精准实施的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提质升级,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就业潜能迅速释放,一批批重点未就业群众实现就业……这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我省就业形势仍呈持续稳定态势。

答好民生幸福这道答卷,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是一副标尺,百姓“钱袋子”鼓不鼓是一杆秤砣。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加吉博洛镇,文扎和他的师傅索南扎西的店铺已经开门迎客。文扎是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村民,由于家里没有牲畜和草场,成了贫困户。

两年前文扎参加了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指导中心的民族手工艺金银匠培训学校的技能培训,如今已顺利毕业,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治多县开起了民族手工艺饰品加工销售店。“我学到了技术开了这个店,现在每个月还有3500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据文扎的师傅索南扎西说,文扎现在已经可以单独完成藏袍的腰带制作,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一条腰带要花费20多天时间,而这样一条腰带的售价目前在1.8万元左右。

前三季度,我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97万元,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个百分点。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上涨,可支配收入达78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达10.1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我省在持续改善民生这条“民心工程”上下足了功夫,铆足了力气。

一组组数据体现着我省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下的民生温度,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重笔刻画民生的厚度

身处三江之源的青海,奋力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图景在全省各地铺将开来之时,擎画出了生态做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同步推进的款款脉络,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尽管我省在民生事业发展上比以往提升许多,但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水平、养老等方面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成为我省2019年持续改善民生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东格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见几十位老人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说说笑笑,充满着温馨、欢乐的气氛……72岁的多杰太是兴海县子科滩镇桑当村的村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都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他每天就到养老服务中心来,心情非常舒畅。据介绍,兴海县经过积极探索,形成了“集、居、代、照”四种养老服务方式,“集”就是在敬老院对老人们实行集中供养;“居”是委托第三方,给老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服务;“代”是提供困难老年人代养服务,对偏远山区、不愿意进住敬老院的困难老人,委托亲朋好友或者邻居代为照顾,每年支付给委托人一定数额的补助。

心系养老问题,建设幸福养老工程,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这一年,我省加速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事业的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并向65—69周岁和70周岁及以上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基础养老金5元和10元,同时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提高并增设个人缴费档次。

健康青海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城镇的马玉珍在家门口的镇卫生院,接受了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庞素珍的问诊。长期患有慢性病往返市区不方便,马玉珍的主治医生通过远程连线,为她接通了“大医院”的专家。近年来,西宁市以深化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为主线,通过医联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推进“3+1+N”全科医生家庭签约和健康签约“承包”服务新模式,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这一年,青海省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全面推进全面健康工程,多措并举解决老百姓就医贵难远等问题。截至目前,共为11万名6—24月龄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免费开展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14.8万名、增补叶酸5万名。新建53个国民体质监测点,累计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4万人次以上。为307个乡镇、村、社区、寺院配备(更新)健身器材。

追求攀升民生的高度

百姓安居无小事,住房保障是大事。安居,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居,是承载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重任,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

山路崎岖难行,望着黄河吃不上水,孩子上学长途跋涉——对于已举家搬迁至位于尖扎县黄河西岸东果新村的端智才让来说这无疑是一家人生活中一大转折,正如他所说,挪出穷窝到新村是“要多方便有多方便”。如今,黄南藏族自治州已有近8000户挪出“穷窝窝”住进“幸福院”。从山上到山下,从“危房”到新房,从驮水吃到喝上自来水,他们无不在生存环境变迁中深感生活的美好。

“十三五”期间,乐都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达7466户24767人,作为代表示范的七里店新型社区易地搬迁工程成为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乐都区芦花、马厂、中岭等九个乡镇的1830户住房困难家庭将搬进新居过新年。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全省各地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农牧民转产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开辟出了乡村旅游景区、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集体产业,切实让搬迁户“住得踏实,致富有望”。

民声所在,施政所向。以保障居民住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作为改善民生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青海省持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牧民住房建设项目成为城乡居民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坚实后盾。

这一年,青海省累计投资64.2亿元用于城镇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农牧民住房建设、美丽城乡建设这三个关乎百姓住房问题的项目当中。截至目前,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1万套,基本建成22056套,入住12074套,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0%、128.17%和101.58%;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工3万套,开工率100%;1.5万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全部竣工,大幅提升居民住房条件;已开工高原美丽乡村建设300个,乡村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以民生改善为要,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生根,解民忧、排民难。

以民生改善为务,一项项民生短板加速补齐,贴民意、惠民生。

青海,用心用力答好考卷。

青海,矢志不渝改善民生。(苏烽)

中卫:聚焦“两个维护” 强化正风反腐 吴忠: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监督质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