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加入WTO 18年生动诠释“合则两利”
中国加入WTO,不是单方面的从全球经济“得到”,而是也有积极的“付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循环中的一个重要支点。
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8周年的日子。WTO是一个帮助成员实现更高效、更公平贸易的国际经济组织,由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重要经济体已经是它的成员,因此它几乎涵盖了全球主要的市场,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而中国在18年前加入WTO,无论是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腾飞还是帮助全球经济稳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9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竞争新态势,世界成为“地球村”。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以国境线为标志的全球市场分治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高昂的关税不仅遏制了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全球性市场分布,也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难以分享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市场红利,使世界发展出现不平衡。因此,通过像WTO这样的机构,以降低乃至取消关税为主要手段来推进全球市场流通,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18年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道路,市场经济体系初步确立,但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虽然竞争激烈,但由于自主创新方面的不足,市场竞争还停留在浅层次,同时由于分配机制没有理顺,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普遍不高,抑制了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中国虽然一直在积极地打开国门,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大门还不够顺畅,特别是一些在中国国内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外资还很难进入。因此,当时的中国迫切希望加入WTO,这不仅能够为中国企业打开融入世界的通道,为中国企业创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一些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气象,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达到新的高度。
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够给中国带来可观的市场红利,事实上也有可能使国内一些行业受到冲击。为此,中国政府和美国等国家展开了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为中国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就当时来说,中美之间之所以能够达成协议,主要在于两国之间都有自己的优势吸引对方,中国需要美国的资本进入来促进中国的投资,美国也看上了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庞大的消费人口,这种基于互相之间的利益需求,使中国在当时最终达成的入世协议实现了大致的公平,也为中国在入世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入世以后的18年里,中国经济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开始了转型,在内外资的合力促进下,中国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活跃、坚挺,已经成为GDP构成中的最主要力量,经济结构渐趋良性。
中国加入WTO,不是单方面的从全球经济“得到”,而是也有积极的“付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循环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在10年前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连美国政府都多次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向各国转嫁风险,中国政府则坚持稳定货币政策,特别是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加大打开国门向美欧等提供大额商品订单,使各国较早地走出了危机的泥淖。当然,中国按照入世协议的对外开放是循序渐进的,这也是符合WTO原则的。最近两三年来,中国加快了外资的准入,包括金融、汽车等重要行业都已向外资开放,特别是引入了负面清单制度,使外资进入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中国加入WTO18年来走过的道路,推动世界经济共同体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对全球经济“合则两利”的一种生动诠释。
近年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股关门主义的浊流,美国特朗普政府不仅热衷于在中美两国之间大搞贸易摩擦,而且对WTO也发出了各种不满之声,甚至以“退群”来威胁这个国际组织,使WTO的运作面临困难。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套做法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不得人心的。面对这股浊流,中国能够做的只有“咬定青山”,以进一步坚定不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行动来维护WTO,以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来体现中国的负责任态度,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编辑陈莉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