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修路挖出王佐村里一座明代古桥京石高速还为它改了道
出土后,为保护古桥临时改变设计,高速仅仅是擦边而过,如今蓄水池工程已完工,南岗洼终于不再是“积水坑”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在北京丰台王佐镇的佃起村,一提起那座公路边上古桥,老一辈人一准儿要把时间调回近三十年前。因为一个“打不进的钻孔”,修建京石高速的工人在地下2.5米深处挖出一座明代古桥。为了保护这座古桥,公路施工单位还临时改变了施工设计方案。但最近10年中,“南岗洼”连同这座古桥所在的路段,都成为了暴雨积水的“代名词”。新京报记者从王佐镇获悉,去年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京港澳高速南岗洼积水治理工程,今年工程已经结束,使“南岗洼”不再是“积水坑”,解决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和京石高速相伴的古桥。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钻出来”的古桥
从北京市区出发,沿如今的G4京港澳高速扎向西南,过了杜家坎收费站再走14公里,刚过高速与京广铁路的交会处,路南侧的一座石桥会“唰”地一下从车窗外闪过。匆匆的过客不会知晓这座看似破败的石桥的故事,可若问起附近的村民,他们总能迅速回忆起石桥被发现的那段记忆,仿佛发现这座石桥的1990年如同昨天。
1990年,丰台区王佐镇东部的三个小自然村还没合并成如今的佃起中心村。今年已经过了六十岁的陈大妈是当时三个自然村之一的南岗洼村的村民。
她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三十年前发现这座石桥时,惊动了全村儿的人。那一年,还未改名为京港澳高速的京石高速开工四年了,南岗洼路段属于它的三期工程。“据说是工人师傅在勘测路基时需要钻孔,可有一个孔总是打不进去,后来动用了挖掘机,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光坑深就得有两三米。”
如果凑近看,还能找到桥身上的“钻孔”。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陈大妈提到,这在村里可是个新鲜事,村民们闲下来,还都会三五成群去看看挖掘进展。“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座明代古桥,如果现在你凑近观察,还能找到当时的‘钻孔’。”
陈大妈回忆,自家在南岗洼村生活了几代人,在古桥现身前,家里的老人们也从不知晓这座桥的存在。
高速为明代古桥临时改道
由于被围挡保护和地势的原因,如今想靠近这座古桥并不容易。
这座五孔古桥约有8、9米宽,长度在45米上下,桥面由矩形石块拼接而成。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但仍不掩桥体本身的精致,最中央的桥洞上方设有兽首,望柱上还能依稀看出莲花造型。古桥两侧,一边是几乎与之齐平的平整公路与疾驰而过的汽车,一边是突然升高的护坡陡壁,石桥静默位列二者之间,仿佛一座“时间的标本”。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距离古桥不远还有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立下的桥碑。石碑一面还记载了南岗洼古桥的发现过程。
南岗洼桥石碑。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除了陈大妈提及过的内容,碑文提到,古桥发现于1990年4月,桥体为花岗岩筑成,经多方论证,其建造时间不晚于明代,“是当时横跨永定河支流,沟通两岸交通的一座重要桥梁。但由于河水常年泛滥,河床淤积,遂埋于下。”据悉,石桥出土后,市政府做出原地保护的决定,北京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共投资五十余万元,对古桥进行修复保护。直到1992年8月,石桥才修复完工。
此外,陈大妈还告诉记者,1990年,为了保护这意外出土的石桥,京石高速也临时更改了建设计划。记者也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获悉,据考证,南岗洼古桥应为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所建的永安桥。当年出土后,“政府为保护古桥,临时改变设计,使高速公路仅仅是擦边而过”。
积水治理工程解决老大难问题
纵然有能够口口相传的“古桥出土往事”,但真正让“南岗洼”以及古桥所在路段走入大众视野的则是2012年以来的几场暴雨,南岗洼路段积水最深处可达六七米,由此以后,“南岗洼”在许多北京人的心里,也就成了“积水坑”的代名词。
南岗洼所在地段的附近河流属于永定河水系,自古以来水汛频繁。擦边而过的京港澳高速曾经也是泄洪通道,如今的地势比古桥还要低一些。事实上该段高速的平均高程不及周围地面高度,也就是说南岗洼古桥路段的公路为周边地势最低处。2016年,京港澳高速南岗洼下凹段的水患治理工作也被北京市确定为汛后防洪排涝重点水务工程。
卫星截图标示出南岗洼古桥位置。
每年的南岗洼路段,可谓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多年以来沿线积水治理工作也在逐步推进。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市发改委批复了京港澳高速南岗洼雨水集蓄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新建排水明沟2.3公里、穿路箱涵4座;新建雨水调蓄池1座,容积3.3万立方米;同步配套建设绿化、道路、围网等工程。
今年3月,蓄水池的建设已经开工。新京报记者从丰台区王佐镇获悉,目前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在今年的汛期里,南岗洼终于摆脱了“积水坑”的命运。
以后无论雨季或是晴天,若有机会,您不妨也在路过时瞧一瞧这座紧邻高速的四百年古桥,在这里能看到现代公路上的车来车往,或许也能料想到,曾经古桥上有过的车水马龙,大概也能生出一番古今巨变的感慨。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编辑张树婧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