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视点:“放管服”改革,为幸福西宁“加码”
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马上办”“超市化”服务、“打包式”审批……西宁市不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曾经被群众诟病的“事难办”“脸难看”“跑断腿”,逐渐变成了“少跑腿”“零见面”“网上办”。
西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高效的改革,换来的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听得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群众方便了,满意度提升了,幸福感增强了,幸福西宁的基础更加牢靠了。可以说,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改革最好的褒奖。
最多跑一次、为企业开办“马上办”“超市化”服务、“打包式”审批……近年来,西宁市不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曾经被群众诟病的“事难办”“脸难看”“跑断腿”,逐渐成为“少跑腿”“零见面”“网上办”,形成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一门尽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本报实习记者郑思哲摄
精简审批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以前办营业执照要拿一堆材料,跑几个部门,等很长时间。现在多方便,才3个工作日,营业执照及企业开办的相关手续差不多都能办下来,比以前省了不少时间。”11月15日,在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事大厅,拿到营业执照的李广明高兴地说到。
“群众不需要为一件事来来回回跑多趟,来一次就基本能够办妥。”随着办事效率的大幅提升,曾经围堵窗口的现象不见了;大厅内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窗口前井然有序,工作日整个大厅甚至略显空旷。
“为了更加方便企业登记注册,现在我们主动前移服务,将群众关注度高、办件量较大的27项商事登记事项全部纳入‘跑一次’办理,市级商事登记所有事项实现‘跑一次’全覆盖”。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科工作人员所介绍的,只是整个西宁市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的其中一小部分。
以“为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情”为标准,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般事项“不见面”、简单事项“一次办”、复杂事项“联合办”的策略。目前,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属63项事情实现“网上办”或“跑一次”。同时,西宁市对具有承接关系和互为条件的审批事项重组整合,实行“打包式”服务。例如将“民办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设立”事项由原来的教育、民政2个部门3次循环分段审批,整合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处”一站办理,办理时限由150个工作日缩减至25个工作日;将“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由原来的民政、卫计2个部门办理,整合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医药卫生处”“社会事务处”同步并联审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5个工作日缩减至45个工作日。
这正是西宁市“放管服”改革下,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
“超市化”服务让审批更便民
“现在和以前真不一样了。以前拿一堆材料等着审批,还要来回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去办理。现在好了,企业开办的基本手续全部都能在这个大厅里办好,方便又快捷。”李广明赞许的,正是西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的企业开办“一照一章一户一票”全链条服务。同时,推行帮办制度,对各类人才、大学生、复转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创业推出“绿卡”服务,设立“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公社”,开展“跟我办、代理代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创业咨询、承诺办结”等多方位服务。
“脸难看、事难办”已经成为过去式,不断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办事舒心有尊严,是西宁市“放管服”改革以来一直秉承的工作宗旨。
今年以来,西宁市积极探索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以“大分类、小综合”的工作思路,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群众办事“跑窗口、找窗口”问题明显改善。同时,主动前移服务关口,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审批事项申报样本》,实现办事流程网上可查、电话可询,并开展“容缺办、帮您办、延时办、快递送”等服务。
通过不断优化整合,目前,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行政审批事项整合成商事登记审批服务、建设项目集中审批服务、社会事物集约审批服务三大审批功能区,按经办形式区分为即时办理、承诺办理和联合办理三种方式,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终身制,通过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站服务、一章审批的集约式审批服务,以“超市化”的形式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
而进驻西宁市市民中心之后,依托其强大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群众办事体验度必将进一步得到改善,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一门尽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也将逐步形成。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零见面”办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成熟,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自然也包括行政审批。
在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厅,商事登记体验式服务区内的四台电脑,如今已经成了企业开办的主要服务“人员”。“与其拿着一堆纸质材料到窗口办,还不如网上办理更方便些。”“互联网+”的运用,让企业主即使不到大厅,不去窗口,也可以办理同等的审批事项,甚至要比窗口更加方便快捷。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今年,西宁市制定出台《西宁市关于开展市本级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行电子申请、电子签名、电子执照三管齐下的无介质全程电子化办照服务,申请人可以24小时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提交涵盖全类型、全业务、全流程的企业登记申请,实现了“零见面”办理业务。
这仅仅是西宁市“放管服”改革互联网运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审批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及群众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办理业务的需求,让审批服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西宁市还建成了行政审批24小时自助服务区,向企业及群众提供全时段“不下班”自助查询和业务申报服务。
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互联网+”的运用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郑思哲)
视点短评
群众的认可是对改革最好的测评
“‘放管服’改革后办事情比以前省了不少时间”“在网上办理各项审批更方便”“现在企业开办的基本手续在一个地方就能全部办好,方便又快捷”……这些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朴实无华的评价,几乎伴随着西宁市“放管服”改革的每一项内容和每一个进程,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对西宁“放管服”改革的最佳评语。
改革,最终要让群众受益。“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只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满意、为改革点赞,改革才真正成功。
当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事大厅里,满是点头称赞的群众,多是满意而归的市民,我们才能说“西宁市放管服改革让幸福西宁的基础更加牢靠了”。西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让西宁人民自豪,而人民的满意度却让“放管服”改革的相关工作人员更加骄傲。因为这是他们推进改革的最终目标所在,是他们的初心所在。因为他们要推出的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西宁市从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从人民群众的向往中探索改革的新模式,最终收获人民群众的好评,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对西宁市“放管服”改革的最好测评。(贾泓)
故事传真
百姓办事真的是越来越便利了
要说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事大厅哪个窗口前最繁忙,非商事登记科莫属了。即便如此,在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科科长庞海强看来,经过近几年的“放管服”改革,这里远比以前“清闲”多了。
“还记得以前你到这里来采访时的情景不?桌上放着一摞需要签字的审批件。你看我现在的办公桌,比以前清爽多了。”现在庞海强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以及必要的办公用品,往日桌子一侧堆积如山的文件已经不见了踪影。从事商事登记工作多年,可以说庞海强见证了商事登记由繁到简的蜕变。
“以前企业开办审批时间漫长,材料多,等的时间也久。”庞海强回忆起当初从事商事登记工作时的场景,仍旧历历在目。庞海强说,以前开办企业手续繁杂,企业要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拿个营业执照要等十几个工作日,甚至一个月,办事效率低。
2014年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后,西宁市迈出了商事登记工作提质增效的步伐。从30天到15天,再到8.5天,再到如今的1至2天,三年的加速推进,让商事登记逐步实现了“跑一次”,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商事登记“零见面”办理变为现实。
“以前企业还要拿着材料到大厅来办理,现在都不需要了。只要会用电脑,在网上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做到了即时即办。”庞海强说。
互联网技术给企业登记注册提供的便利,企业感触最深。“现在方便多了,政府为企业搭建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只要登录到这个平台上,牵涉到企业登记注册部门的相关手续,全都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办事大厅都不用去。”市民卢平说。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入驻、企业发展提供宽松、便利的条件,商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就在这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以来,西宁市的企业数量由原先的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近5万家,并且保持着每年一定比例的增速,这就是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庞海强说。
商事制度改革不仅便利了企业,也给庞海强这个做商事登记工作的“老江湖”松了绑。庞海强说,以前只要稍微忙点别的事,等着签字的审批件就能堆成一座小山。商事制度改革之后,“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一系列举措,让很多业务都可以在窗口直接办结。
给企业松绑,让企业能够更好的谋求自身发展,这是商事制度改革给企业发展优先提供的红利。同时,商事制度改革涉及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从事商事登记的服务者们也感觉较以往轻松不少。随着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入驻西宁市市民中心,全新的软硬件设施将给大家带来更加便捷的办事体验。(郑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