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夜里,新发地的卖菜人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2019年11月4日,晚上8点多,气温已经接近零摄氏度,马上就立冬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运菜的大车仍旧一辆接着一辆地到来。夏师傅站在自家的车厢前,等待着下一位顾客到来。身后的车厢里,一车萝卜已经卖了三分之二,再有一夜,差不多就能卖完了。
小推车上装满了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批发市场里的人们
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供应着北京70%的蔬菜、水果。高峰时期,每天进出3万多辆车。来自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各种农产品,被大大小小的车辆运来,然后再被菜贩和餐馆、超市的采购运走,散入北京每一个角落。
夏师傅是秦皇岛人,在这里已经卖了20多年菜了。20多年里,他和妻子两个人,像一对候鸟,跟着季节的变化,寻找蔬菜成熟的地方,在那里收了菜,运到北京卖出去,再去收下一车,一年下来,围着北京周边转一圈。
今年菜多,价格不好,卖得也慢,一车萝卜卖了两天,却还剩下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渐渐冷清,来批菜的人少了,偶尔有一个人上前,也都是小户,拎着50斤的袋子,一次买三五袋就算大买卖了。
旁边付师傅的车厢前,半天没来人了,他下午刚来,一车萝卜几乎没动,只能慢慢熬。就在新发地附近,他有一间租来的平房,但却不能回家。要等到卖完菜,才能放下焦虑回家洗洗衣服,睡个好觉。卖完之前,他都要守在这里,吃住都在这个市场里。
困了就在敞开的车厢里睡会儿。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般情况下,卖完一车菜需要两天两夜左右,一直要有人守着,因为随时都有批菜的人来,困了就在敞开的车厢里睡会儿。实际上,前面密封的驾驶室能睡得更暖和一点儿,但在那里睡觉,就没人张罗卖菜了。
跑一百多里地,只为多卖几分钱
卖雪里蕻的杨师傅来自固安,开着一辆小型的厢式货车,每天拉一车雪里蕻,下午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北京了。在固安,杨师傅种着十多亩地,全都种菜,每年冬天前的最后一茬儿,都是雪里蕻。
其实在地头,也有经销商来收,但价格不行,今年的雪里蕻,地头才收3毛5,拉到北京,可以卖到5毛,除去油钱、过路费等,一斤能多卖几分钱。老北京人对这种菜很熟悉,炒雪里蕻,或者腌雪里蕻,都是过去冬天里的必备,可惜年轻人如今吃的少了。
卖雪里蕻的杨师傅。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廊坊的张师傅,有一辆和杨师傅很像的小货车,不过他卖的是满堂红萝卜,今年萝卜价格低,绿萝卜、白萝卜只有两三毛钱,满堂红比较少,能卖到八九毛。
张师傅的萝卜也是自己种的,他在廊坊租了60亩地,一年两季,上半年种菜花,下半年种萝卜,十多年来雷打不动。夏天的菜花销量大,不太愁卖。冬天的萝卜收了以后,就地埋起来,卖的时候挖出来洗干净。每天一车,4000多斤,拉到北京批发,60亩地的萝卜,他要一直卖到明年5月份。
廊坊的张师傅卖的是满堂红萝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张师傅没在萝卜区,而是在另外一头的菌类区,这边晚上菜少,地方宽敞一点儿,不过也远离了来买菜的人,必须是熟客才知道在哪儿找他。
张师傅的满堂红萝卜卖9毛,另一边萝卜区也有一样的萝卜,但要卖一块钱。“那是‘地倒儿’,就是从我这儿拿的,有两个人,每天各拿500斤,我8毛卖给他们,他们转手卖1块”。
孩子们不愿意干,吃不了这个苦
快九点的时候,方师傅拉着一车菜进了批发市场,市场上人不多,很容易找到地方,停好车、打开车厢。方师傅的妻子下车买回来两个菜,几个馒头,两个人才开始吃今天的晚饭。
方师傅夫妻也住在新发地附近,早晨出门,去河北收菜,晚上收满了回来,到了市场,才有时间慢慢地吃一顿饭。
菜装在塑料袋里,随意地放在地上,两个人随便拽过来个小凳子,就着车厢里的灯光开始吃,一碗鸡蛋汤也放在地上,方师傅的妻子端起来喝了一口,“干这个,都是没人的时候抽个空儿吃饭,几乎没怎么在饭点儿吃过饭”,她说。
方师傅的妻子说,“干这个都是没人的时候抽个空儿吃饭”。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方师傅的儿子也在北京打工,前几天不干了,现在正找新的工作。他不愿意跟着父母收菜、卖菜,觉得太苦,也没有自己的时间。方师傅赞同儿子的选择,他心里不太想让儿子和他一样,一年四季奔波在地头和市场之间。
整个市场里,年轻人很少,有开大车的年轻人,但他们不是给自己干,而是给大车的主人打工,只负责开车,别的不管,地头有人收、市场有人卖。开大车轻松一点儿,风险也小。“有时候一车菜要卖10多天,冬天还好点儿,夏天就很麻烦,夏天热,菜放不住,第二天就开始蔫儿了,要是卖10多天,后面大部分其实都只能扔了”,方师傅说。
睡两三个小时,等下一拨人来
晚上十一点多,市场上人越发少了。仍有大车拉着菜进来,但买菜的人几乎看不见了。
两个人路过张师傅的车前,问了问价格,看了一眼还有大半车的满堂红萝卜,觉得价格有点儿高,又走了。
菜市场里的灯还很亮,但好半天也没有人再来。
寒夜里,新发地的卖菜人。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辆装着白菜的车厢前,打了一个躺椅,李师傅裹着被子躺在上面,半眯着眼睛休息,偶尔有人过来时,他会睁开眼看看,但不会出声招呼。这么晚了,又这么冷,没力气再使劲招呼客户了。
一辆装着白菜的车厢前,打了一个躺椅,李师傅裹着被子躺在上面,半眯着眼睛休息。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排排的车里,有人还没睡,手里拿着手机在玩儿,也有人在空出来的车厢里铺个被子睡了,但灯还亮着,真有人来,招呼一声就能爬起来了。
睡觉的时间其实很少,最早凌晨两点左右,新的一拨买菜的人就会再一次到来,他们在凌晨到达菜市场,批发了自己想要的菜,在天亮前赶到北京的各个早市,当这座特大城市的人们清晨醒来,关于蔬菜的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影王颖
编辑唐峥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