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日期:09-26
王府井

原标题: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包括王府井社区、韶九社区、甘雨社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记者今日(9月26日)从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了解到,王府井商业街东西两侧韶九、锡拉、北官场、煤渣、甘雨、柏树、西堂子7条胡同在前期不停车改造的基础上,已经打造成为步行友好街区。

东华门街道办副主任苏玥表示,7条胡同覆盖了王府井周边大概1平方公里范围,在这么大范围实现不停车,并把整个街区的交通重新布置,打造成步行友好街区,在北京是首次。

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韶九胡同东口的口袋公园,花架装饰了国庆元素灯笼。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范围

涉及三个社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苏玥介绍,东华门街道韶九、锡拉、北官场、煤渣、甘雨、柏树、西堂子7条胡同分布在王府井商业街东西两侧,7条胡同涉及的片区以居住为主,主要包括王府井社区、韶九社区、甘雨社区三个社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王府井周边目前有15条胡同不停车,除了这7条胡同外,之前已经有8条胡同完成不停车改造。”苏玥表示,在2017年“百街千巷”整治提升工作中通过了市级“十无”街巷验收,在2018年王府井地区停车综合治理工作中成为全市首个“不停车街区”。

今年4月,东城区提出了在王府井周边打造“全市首个交通安宁步行友好示范街区”。

“我们主要开展了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东华门街道88条背街小巷,今年完成45条背街小巷的改造,这7条是重点。同时,配合王府井商业区转型升级,通过拓宽人行步道、增设绿化景观、打造休憩空间等举措,打通王府井周边地区交通微循环,提升区域环境品质。”苏玥说。

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韶九胡同安装的禁停和监控探头。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改造

压缩车行道,人行道拓宽至1米以上

苏玥表示,这次改造首先明确了7条胡同的功能,既是交通的通道,也是生活的巷道。因为胡同本身就比较窄,还要保证机动车通行标准,保证单侧步行通畅。街道与区城管委、交通委等组织论证对交通流再组织。

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制定道路瘦身计划,调整流线,重新划定机动车道,缩窄车道宽度,适当拓宽和抬高胡同两侧人行步道,保障行人通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以煤渣胡同为例,路幅调整后,行车道缩窄为5米,其他胡同缩窄为4米至4.5米,胡同两侧人行步道拓宽至1米以上,并适当种植了树木花卉,提升了胡同环境品质,也为到协和医院就诊的患者营造了美好环境。”负责规划设计的清华同衡研究院遗产中心设计师尹若冰介绍,“比如煤渣胡同比较宽,我们就缩短了机动车行车道,拓宽了两侧人行道,并增添花坛等,打造一个良好的步行环境。”

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整治后的北官场胡同。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管理

通过景观分离路权 22套探头抓拍违停

苏玥介绍,以前胡同里人行道不连续,障碍物太多,经常走着走着,人行道就没有了。为了提高了人行步道的连贯性,此次提升首先是把人行道打通,这是对行人便捷性最大保障。

“2017年以前,只是通过物理隔离阻止停车,胡同以前打的是立式阻车桩。虽然能保证车不能驶入,但也可能给行人造成障碍。这次改造把阻车桩全部打掉,通过景观设计分离路权。”苏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景观种植、绿化带等方式代替胡同内原有的硬质隔离护栏和阻车桩。

禁止停车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苏玥说,7条胡同内安装了22套非现场执法探头,全天候抓拍违停车辆,既美化了胡同环境,又保障了交通治理效果。此外,7条胡同还共享单车的禁停区域。

首个步行友好街区亮相,覆盖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

锡拉胡同新建的三米阳光花园。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绿化

新添8个口袋花园绿化带隔离噪音

苏玥说,为了恢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北京胡同那种安宁的状态,在改造过程中还实施民增绿计划,选择8个地方做成了口袋公园。“见缝插绿,既有柏树胡同中段休憩交往型的街边花园,也有西堂子胡同东口、甘雨胡同中段通过型的宽敞步道”。

记者在韶九胡同看到,在与北官场胡同相交的地方有一个新架的花架,上面挂上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灯笼,周边有几个新设的花坛,一串红等花开得正艳。

位于锡拉胡同的阳光菜市场在改造前周边环境秩序脏乱,附近居民长期以来意见很大。这次改造过程中,通过设置绿化带的方式在菜市场北侧与胡同公共空间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三米阳光花园”,既美化了胡同环境,又在保障商户经营的前提下将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降低很多。

尹若冰说,“我们还做了一个初步进院的试验,对锡拉胡同15号院进行了美化改造。改造的过程中居民也充分参与,我们开始提供的花的种类很多,居民觉得还是简单为好,使用了单一花卉进行美化。居民还建立居民共治机,组建了葡萄苑物业管家小组,制定了《葡萄苑公约》及小区管家轮值计划,组织居民亲身参与小区环境美化营造活动,亲自动手种花种草。”

文化

挖掘历史预计明年打造文化探访路

苏玥表示,精细化是一个过程,下一步将深入挖掘7条胡同历史文化内涵,在精细化提升工作中,做到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将文化要素融入景观设计,突出街区文化内涵。预计明年将打造出文化探访路。

“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的文化节点,在网上推荐给游客,比如西堂子胡同左宗棠故居、柏树胡同南侧的王府井教堂等,让游客通过游览串联起来。”苏玥说。

尹若冰介绍,这7条胡同都很有历史。锡拉胡同有很多晚清重臣都在这里住过,未来会结合环境提升重点打造一下。甘雨胡同最开始叫甘鱼胡同,未来做一些和游人互动的小型雕塑。

此外,在王府井社区设置玻璃展廊,目前展示的是42位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典型人物。“我们跟居民收集老照片,一共收集十几张,选择了一张通过景观设计展现。不同的胡同将打造不同的人文主题,比如在人艺剧场附近会做戏剧主题,还会找居民做口述史等。”

下一步,东华门街道将以街区更新为抓手,配合王府井商业区转型升级,继续着力打造王府井周边精品街区,持续推进西堂子胡同13号院落整治提升、甘雨及王府井社区办公场地改造升级等项工作。

【讲述】

“胡同变化很大,住起来更舒服了”

锡拉胡同9号居民何培芬今年70多岁了,她从1949年就住这里,从小在锡拉胡同长大。

“胡同变化挺大的,原来都是平房,这么多年过去基本变成楼房。只有9号院、7号院还是平房院。”何培芬说。

何培芬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锡拉胡同15号院没盖楼之前是红十字会宿舍,中间都是很漂亮的游廊,居民住的特别好的大平房。19号院原来住过著名教育家何思源,9号院据说慈禧小时候住过,“我们9号院房东祖上是给皇宫做事的”。

她指着刚建成的三米阳光花园说,这个菜市场原来是铁路医院,医院已经搬走二三十年了,后来改成了菜市场。没改成花坛之前,这里全是车。后来街道把栅栏后移,把这里改造成了一片花园。

“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车,前几年觉得胡同特别乱,胡同一侧全是汽车,行人路很窄。也不是居民的车,很多都是外面的车,老人孩子走路挺危险。去年8月底说不让停车,我们院居民都很赞成。那时候电线也乱七八糟,现在也都入地了,看起来很通透,厕所也修了,居民住起来更舒服了。”何培芬说。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

编辑陈思郭利琴

“壮丽70年·信访故事汇”第三期(文字实录) 国庆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27日举办第3场新闻发布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