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田里稻熟,人间团圆

日期:09-13
祭月过中秋

原标题:中秋,田里稻熟,人间团圆

中秋代表的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收获,而咱们老北京过中秋,月饼、瓜果、兔儿爷一个都不能少

在传统的农耕文明中,中秋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仅次于春节,而中秋代表的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收获。

天上月明,地上稻熟,人间团圆。中秋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集大成者,成熟、圆满、幸福,寄托了传统时代人们所有美好的希望。

收获和团圆,有同一个源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传统社会中,祭祀还是在军事之前。祭祀之中,又以春秋两季为重,“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在有完整的文字记载的西周时代,祭祀月亮的仪式就已经非常完备。

为什么要祭祀月亮,除了对自然的崇拜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收获的期望,“春求秋报之义也”,正如黄庭坚诗中所说“春秧百顷秔,秋报千仓获”。

《管子》中记载的秋祭的仪式,已经非常清楚地将秋收和祭月联系在一起,“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号曰祭月”。

团圆是中秋节另一个重要的内涵。实际上,大部分传统节日都有团圆和含义,这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有关。在以人力为主的农业劳动中,家庭是最合适的生产单位,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家庭伦理。不论是“男耕女织”的生活理想,还是“家国天下”的社会结构,都来源于此。

在汉代,中秋祭祀、赏月的习惯逐渐进入民间,到北宋时代,正式成为节日,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以至风俗禁忌,形成了丰富的中秋文化,如月老定婚、窃瓜求子等。

城市化之后,重新归于乡村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来临,农耕社会下形成的种种文化习俗都在逐渐淡化,很多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中秋仍旧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尽管如窃瓜求子等习俗,已经因为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则而逐渐消失,但团圆、丰收等义,依然受到重视和推崇。

在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中秋节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拜月、吃月饼等重要习俗都完整保留下来了。

月是故乡明,在交通落后的过去,游子归乡往往要克服无数现实的困难。现代社会中,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际沟通变得更加简单,即便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寻找乡愁。

“城市化还在,乡土观念也还在不断地变化。乡愁,或者乡土情怀,作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下诞生的一种情感,在今天仍有其作用”,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河说,“人的情感有很多种,表面的声色享受是一种,深沉的伤感、忧思也是一种。现代社会多的是声色光影的享受,而这恰恰凸显出深沉的情感的重要性。从生活方式的变化上看,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不居的社会,人们可以追逐利益而迁徙,从乡村到城市,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但这种生活也是‘如露亦如电’的,缺乏让自己沉静下来的空间,海德格尔说‘诗意地生活’,恰恰就是想在现代性中寻找那些深沉的情感。这种对城市化的反思从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它让人们重新思考,乡村对人的意义。在很多发达国家,乡村生活被视为天堂一般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老北京中秋,月饼和兔儿爷

老北京过中秋,月饼、瓜果、兔儿爷一个不能少。《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曰团圆节”,月饼一定要是圆的,瓜要切成莲花状。此外,中秋游公园也是老北京人必备的节目,“盖月虽每望必圆,公园虽每日可游,而风味则绝异”,赏月游园随时都行,但中秋节这一天别有风味。

月饼是耐储存的食物,过去八月十五,亲友之间互相馈赠月饼,有的会放到春节才吃,明代《酌中志》中说,“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啗,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兔儿爷”是老北京特有的中秋标志,可考的资料显示,“兔儿爷”在明代已经出现,当时“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过去民间祭月,除了月饼、瓜果等祭品,还要专门供上毛豆枝,就是给“兔儿爷”贡品。

“兔儿爷”的形象,来源于月中的玉兔,民俗学者高巍说,“玉兔的形象,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逐渐丰富,宋朝时有一幅著名版画,是一只兔子在一个石头上磨杵。大约在明代,开始有了人的形象。今天看到的兔儿爷,大多是一副披甲踞坐的武将形象,这个形象则是在清末才出现并定型的”。

一样的月光,国外过中秋吗

中秋节并非只是中国的节日,在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文化圈中,普遍都把中秋节当做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日本,中秋节也叫秋名月、芋名月、月见节等,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吃栗子、大豆、江米团子等,其中江米团子也叫月见团子,是月见节的代表性食物。

韩国的中秋代表食品是松糕,芝麻、小豆、芸豆、栗子等为馅,做成半月模样或贝壳模样,放在松树针叶上蒸熟后,表面涂一层香油即可。

在越南,孩子们会在中秋夜里,提鲤鱼灯出游。越南也有月中仙树的传说,不过传说的内容和中国有差异。此外,马来西亚也有提灯笼游行的习俗。

缅甸则将中秋称为“光明节”,当天夜里,家家举火点灯,彻夜不熄,灯火与月光争辉,天地一片光明。

在伊朗,中秋节被称为“麦赫尔干节”,是伊朗的丰收节,庆祝活动会持续六天,人们可以尽情品尝各种丰收的果实。

泰国则更重视祭月,泰国的八月十五叫“祈月节”,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互相祝福。

“中秋节其实是文化圈下的一种共同大脉动,用以庆祝丰收和团圆。而共同的脉动,结合各国各地不同的民俗土壤,就生发出了各不相同的特色”,高巍说。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校对吴兴发

这位遗传学家抗日时毅然回国 曾获毛泽东四次接见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