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日期:09-13
海军舰艇

原标题: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摘要:孟政委介绍,这14名“兵专家”平均兵龄21年,平均党龄17年,个个是备战打仗的排头尖兵,为推进新型反水雷作战能力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声呐显示,前方进入雷区!”盛夏时节,一场实战化演练在东海某海域拉开帷幕,数艘智能遥控扫雷艇快速靠近水雷。

“投放扫雷具!”一声令下,某型声磁扫雷具入水,“轰隆隆”一声巨响,海面上盛开数十米高的“水莲花”,水雷被成功扫除。

在黄浦江畔,驻守着一支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大队里活跃着一支由14名中高级士官组成的士官专家组,他们被誉为“海上敢死队”,被称为“刀尖上行走的舞者”,是一群无所畏惧、敢打敢拼的“开路先锋”。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让现有装备发挥出最大战斗力

繁忙的黄浦江航道上,一艘失控黄沙船突然撞向靠泊在港的某扫雷艇。扫雷枪帆区队长、四级军士长王占淀沉着应对,第一时间抛出右锚,成功避免了重大事故。

在一次演习中,灭雷炸弹拉法索突然断裂,造成舰体倾斜、全舰停电和尾轴舱大量进水。爆炸进入倒计时,一级军士长王文强命令战友先撤离,自己留在甲板排除险情。

寒冬腊月,一枚灭雷具意外落入海中,猎雷班班长、二级军士长谭爱锋推开战友,跳入冰冷的海中,把灭雷具拽回。

一次任务中,舰艇主机突发故障,失去动力,二级军士长杨胜海第一个冲进机舱,冒着飞溅的高温机油奋战6小时成功修复主机……

这样的故事,在这支扫雷舰大队中数不胜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这支队伍与生俱来的初心,也孕育出“士官专家组”雷海亮剑的底气和担当精神。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谈及大队历史,14位“士官专家组”的中高级士官无不倍感自豪。新中国成立前后,国民党残余力量在长江入海口布满了水雷,企图封锁重要航道,掐住年轻共和国的海上咽喉。1950年3月,该扫雷舰大队应战而生,先后参加长江口扫雷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清除上下大陈岛航道等战斗,扫除各类水雷多枚……

“自组建以来,大队的官兵肩负责任与使命勇往直前。如今,海军转型建设催生新时代士官队伍,我们的工作就要聚焦备战打仗这个主责主业,来支持和推动大队士官人才群体的建设,打造新一代雷海‘龙骨脊梁’。”

大队孟政委介绍,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大队士官队伍的编配范围、职能使命、能力构成要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在大队加快转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孟政委介绍,这14名“兵专家”平均兵龄21年,平均党龄17年,个个是备战打仗的排头尖兵,为推进新型反水雷作战能力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技能型向实战型、工匠型,这些“兵专家”是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的生动写照。“士官专家组”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战场一线、服务于战场一线。组长王文强说,“立足现有装备,发挥出最大战斗力,这就是我们搞研究、搞创新的逻辑起点。”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实战经验成了官兵的教科书

2017年2月,大队首届基层创新成果展评会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扫雷舰艇部件革新器具,70%都出自士官专家之手。去年,四级军士长张辉根据战场需要,发明了一款升降装置,有效提高了猎扫雷效率,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不久前,某新型舰艇研发团队到大队实地调研,看到这些技术革新,他们感叹:“你们的创新发明简洁简便,又实用管用,对我们的设计有很大启发。”

几年前,海军首套智能化灭雷具装备部队,在接装的两个多月里,谭爱锋打起十二分精神,每天只给自己留出五六个小时吃饭睡觉,有时一干就是连续几个通宵,最后编写了9本10多万字的学习资料,帮助大家迅速掌握该装备操作。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在士官专家们的工作室,二级军士长郑常勇的26本手写学习笔记摆放在醒目位置,供战友们翻阅。当兵24年,郑班长先后在多型舰艇上工作过,每次换岗和接收新装备,他都坚持做好笔记,累计超过50万字。

在郑常勇看来,衡量一名士官的能力如何,不仅自己要有本事,还要善于传授自己的技能,带出过硬的队伍。先后带30多名徒弟,两名考取军校,15人成长为班长。

前不久,某扫雷舰电工班班长朱宇即将调任到兄弟舰艇工作。临行前,带了他近10年的“师傅”,二级军士长郑常勇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多达40余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笔记本的扉页上写道:“扎根舰艇,把电通向雷场。”

“士官专家组”不仅是大队创新氛围的“酵母”,他们的成果和经验还是大队全体官兵的教科书。多年的实践积累,“士官专家组”自编形成了《某型扫雷艇机电装备常见故障修理手册》、《典型故障排除方法50例》等一系列小册子,成为了大队官兵必备的排故宝典。

“徐爱军讲轮机基本管理”“方治兴讲机电设备使用保养”“陈建斌讲副机操作”……他们作专业辅导授课的录像被制成光盘,涵盖扫雷、声呐、动力、电工等专业,随时供官兵调阅学习。在他们的带动下,官兵们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蔚然成风。

黄浦江畔,有一群勇闯雷海的“兵专家”

“距灭雷弹200米,两枚手雷爆炸产生的声波数据概括不全……”深夜,在灯火通明的大队士官专家工作室内,热烈的讨论还在继续。这样的会诊攻关,大家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在海军加快转型建设的征程中,“兵专家”们的故事还在延续着。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陈琼珂

图片编辑:笪曦

摄影刘勇黎宇

中秋,田里稻熟,人间团圆 南京来的苏州新主官 曾向群众喊“有事直接找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