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应技大把思政教育教改成果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材料学概论》课开讲“李广射箭”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根据这个史料,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写下了‘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它既不是文学课,也不是史学课,而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徐家跃给学生上《材料学概论》课。
专业课开讲“李广射箭”,应技大探索思政教育如何“放盐”,使之更有味,更吸引学生。
“4S教学法”进课堂
“别人从这个记载里看到了飞将军李广的勇武,而我从这里看到了汉代冶金技术的精湛和发达。”课堂上,徐家跃从《盐铁论》等文史资料入手讲到:“汉代中国冶铁业实行官营,冶炼技术和炼铁点设置都有很大进展。《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已在全国设立48个铁官,下设炼铁场,足见当年冶铁工业的盛况空前。”
把这些丰富的文学与史学资料吸收整合进《材料学概论》专业课,徐家跃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材料与文明”,重点讲述中国古代材料成就。他说,这样就不仅能把材料学的历史脉络讲清楚,而且能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受到徐老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无机非金属专业学生程昆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驱逐入侵中原的匈奴,并非凭空实现,靠的是综合实力。而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更要大力提倡‘中国智造’,创造‘中国芯’,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通过在全校范围对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的培养,引导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每一位教师都结合学科积极挖掘专业课隐性育人元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李国娟介绍,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们探索推出“4S教学法”。4S,即师、时、史、势,在专业课教学中,以本学科的学术大师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向师长楷模学习、以实时热点直面社会和回应疑问、以学科发展史料为涵养、以学科发展史料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巧妙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行为全过程都体现育德,课堂教学成为育德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要路径。
问卷调查显示,89%的应技大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88.7%的学生对试点课程的效果感到满意;88.3%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形式表示认可,认为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放盐的学问”值得细究
《吕氏春秋·本味》中认为,“大夏之盐”是“和之美者”饮食中的佳品佐料,师、时、史、势作为这样的佳品佐料,激发了专业课程“食材”的味道,课堂“营养”更加全面。
然而,“放盐”也要因课而异、因事而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把课程思政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各专业特点、各课程特质等紧密结合,科学“放盐”、艺术“放盐”,不断细化隐性思政。
主讲《乳制品工艺学》的教授周小理颇有体会:“所有的课程都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一定要与授课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这种背景既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是火热的现实生活。既可以是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著名企业、知名人物,也可以是人人知晓的历史事件。”
食品专业大四学生郭志茹说,周老师通过国内外乳业科学技术水平、产品标准、产业发展态势和国民消费水平等大数据的比较,以企业典型案例植入的方式,让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行业自信。
据悉,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催生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课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说,在学校推进的课程思政改革中,各门专业课程都特色鲜明、各有侧重,使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有效激发了学生求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