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自一包”教育改革带来新气象

日期:08-27
学校制度

原标题:“两自一包”教育改革带来新气象

刚刚创办的东湖路学校广招各地教育贤才“加盟”、地处偏远的群力实验三小吸引近千名学生“回流”——群力新区两所学校气象一新,印证着道里区“两自一包”教育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带来的新成效。

从2018年开始,道里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改革经验,积极推进在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监管下的“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学校自主办学、经费包干使用”为内容的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两自一包’改革有效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向学校放权,为学校松绑,打破了原有体制的教师编制困局、流动困局和激励困局,为道里教改探索出一条新路。”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说,“通过改革,确立了党委、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试点校已初步构建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校长治校更专心、教师教学更精心、学生上课更开心、家长看了更放心,改革试点学校呈现出校园有生机、学生有活力、教师有朝气的新气象。”

6个“编制”也能办出“名校”

“编制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能回到家乡哈尔滨当老师,圆了我和爱人心中的一个夙愿。”东湖路学校初中数学教师赵琳娜说,“如果没有道里区的教育改革,没有这么好的用人机制,我们根本回不来,也不会回来。”

赵琳娜、王云奎夫妇均为本科毕业,此前在南方一所国际学校任教,都是已有十余年教龄的名师,但由于父母、亲属都在哈尔滨,回家乡任教一直是他们的心愿。

去年,赵琳娜、王云奎得知东湖路学校向社会招聘教师的消息,坐飞机往返两次回来参加笔试与面试。被录用后,他们拒绝了原学校的高薪与挽留,回到家乡。

东湖路学校校长崔晶说:“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72名,其中在编人员仅6名,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像赵琳娜、王云奎一样从社会上招聘的不占编的教学骨干。”

2018年6月,东湖路学校面向全国招贤纳士,从1100余名应聘者中招聘66名不占编制教师。招聘比例达1:16.7。在录用者中,不乏来自山西、四川的教师及省内重点高中的教师。

没有编制的教师岗位为何如此抢手?这要从道里区“两自一包”改革的顶层设计说起。

“‘两自一包’改革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倦怠、管理僵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这是道里区委、区政府面对现实作出的大胆、务实的创新之举。”道里区副区长包亚奎说,“我们提出,改革学校的不占编教师与在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平等,既从体制上保障在编教师的利益,也从机制上保证临聘教师的利益。”

道里区在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上,强化了学校管理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教师工资发放由“普惠性绩效工资”向“优质优酬岗位工资”转变。

目前,两所改革学校共招聘不占编教师99人,这其中有国外名牌大学毕业生、18名研究生,还有放弃高薪、放弃正式教师编制的人员。

“我喜欢新机制学校简单的人际关系、浓郁的创业氛围、持续的专业发展以及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我的目标就是潜心学习、精心教书,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奉献给家乡的孩子。”来自省内一所省重点高中的老师刘欢说。她现在已成为东湖路学校的一名骨干老师。

据道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传利介绍,改革学校对不占编教师管理实行“长短合同制”和“严格退出制”。对于工作态度好、教学业绩优、家长和学生口碑好的不占编教师,签订三年甚至长期合同;对于爱岗敬业但教学效果暂时欠佳的不占编教师,实行一年一聘;对于达不到学校续聘要求的不占编教师,实行“严格退出制”。

“两自一包”改革打通了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困局,激发出教师的干劲。短短一个学期,东湖路学校就有6名不占编教师在道里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学校知名度大幅提升。

魏传利说:“改革就是要唤醒装睡的、鞭策沉睡的、激励不睡的,让想干事儿的有讲台、会干事儿的有舞台、多干事儿的有平台、不干事儿的上凉台,给教师更多专业发展、专业成长空间。”

打破薪酬“旧框架”

构建教育“混改”的“道里样本”

道里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全力保障“两自一包”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在区财政有限的情况下,道里区加大对改革学校的投入力度,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整合,上浮10%,作为年度预算基数,以生均经费形式年初一次性打包拨付给试点学校,足额保障试点学校办学经费。”道里区区长肖彬说,“我们要通过改革,让我们的老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把老师的激情、热情、真情、学识与感情奉献给班级的每个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学习在道里、成长在道里、成才在道里。”

赵大为是东湖路学校仅有的6名在编教师之一,他动情地说:“当初来到东湖路学校参加改革,我有着自己的担心,怕自己的身份会改变,怕自己的编制丢了,怕自己的工资少了,但是在深入了解道里区‘两自一包’改革文件后,我的顾虑没有了,参加改革我们的身份没变、编制没变,仍是在编身份,仍是教育事业编制,而且还能多劳多得,待遇有保障,这样的改革没有不同意的理由,我举双手赞成。我是二级教师,现在每月的薪酬已经超过非改革学校一级教师的工资了,这是改革给我带来的‘红利’。”

崔晶说:“新机制带来新变化,新变化激发新动能,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保障,让我们的老师心里有底、脸上有光、浑身有劲。”

刘雪梅原是道里区老城区学校的一名教师,常年担任班主任、教学组长,教育经验丰富,道里区教改后,已评上高级职称的她主动提出到群力实验三小一线任教。“新机制的优劳优酬让我找到了当一名好老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有公办学校的在编教师工资主要是以职称取薪,对教师实际工作量考虑较少,对教师工作业绩考虑较少,加之我们缺少刚性的教师退出机制,容易让职称高、年限长的教师产生懈怠情绪。”群力实验三小校长王长山说,“群力实验三小建立于2016年9月,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在编人员31人。像我们这样把比例相近两种体制的人混合在一起改革的,要想体现出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必须在薪酬、待遇上一碗水端平。解决不好薪酬分配问题,就体现不出新机制学校的优势。对此,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岗定薪、以责定薪、以量定薪、以绩定薪’的薪酬分配原则。”

科学的薪酬分配方式不仅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能用好人才。2018年9月,包括刘雪梅在内的31名在编教职工签署了《在编教职人员身份锁定承诺书》,投身到群力实验三小的教改之中。

“改革后,职称在每月工资中的权重下降了很多,新方案激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不少一线教师工资比我这个校长还高。”王长山说,“新的薪酬分配方案,消除了体制上的内外之别,既能保证每月人员实际支出,还能保证年底绩效性工资、奖励性工资和包烧费的发放。”

根据“两自一包”改革方案,参加改革的新建学校按每年的在校生数申报办学经费,一年一调,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可以混用。

道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亚萍说:“在改革学校,学生就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少来一个学生就少一份资金,转走一个学生就减少一份经费。学校要想持续发展,教师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就要重视教学,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把责任和热情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中。”留住学生、教好学生成为上下一致的高度共识。

人心稳、改革进,人心顺、改革成。成立之初只招到100多名学生的群力实验三小,目前在校生已近1000人,其中很多都是“回流”的;东湖路学校第一年招生就达到937人。

“以前有的老师不愿当班主任,有的老师向外推活儿;现在教师的‘职业怠倦困局’被打破,甚至许多中层和教辅人员都希望当班主任或兼课,抢着干活儿。”王长山说,“老师们方向明确,任务清楚,干劲十足,重视一线、重视岗位、重视课堂的教师越来越多。”

打造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以改革倒逼现代学校制度建立

“学校建塑胶跑道居然来向家长征求意见,我真是没想到这个家长委员会居然不是摆设。”群力实验三小学生家长黄志远说,“我们当然提出要最环保的。”

更让黄志远没想到的是,学校采纳了家长们的意见。

以改革倒逼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随着“两自一包”改革的深入推进,道里区两所改革学校在学校治理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从区域层面,充分下放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起新型政校关系,提高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在学校层面,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构建起分权治理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改革学校对原有内设部门进行充分整合,新组建的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科研中心、校务督办中心等,岗位明确、职能明晰、扁平管理,有效避免了人员浪费,提高了教育教学效能。

改革学校设立了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家委会等“五委议事”机构,实行党组织领导下、教代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分权治理,防止权力固化集中,学校的管理更科学、人本、透明,涉及薪酬分配、评选评优等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教师有了充分的知情权、表达权和话语权,学校议事规则更为清晰,学校管理更为透明公正。

在群力实验三小,“值班校长制”的推出,让每名普通教师都能轮岗担任临时“校长”,提供角色转换,广纳教师意见。“在这里,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黄万友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对我的吸引力,我喜欢这种参与感,可以释放每个人的热情和才智。”

“我们改革学校目前有两个在其他学校不容易看到的现象,一个是老师下班不愿走,自我加压,反思学习或者自觉地给个别学生‘吃小灶’、个性化辅导;一个是老师追着校长听她的课,如果哪个老师有段时间没被听课,会认为校长不重视她。”王长山说,“我们其实希望学校的发展速度能缓一缓、慢一点,但是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意愿、专业发展能力非常强,学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也倒逼学校领导班子加速学习、自我充电,这样才能与学校的发展速度相匹配。”

民生尚都居民、学生家长王霞说:“这样的学校让我放心。我每天晚上7点半下班,总能看到群力实验三小教师办公室里灯光闪动,老师们还没有下班,这样的学校,我们家长放心。”

这是一场蹚深水、动奶酪、强体魄、求均衡、谋优质的自我革命。“两自一包”动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奶酪”,打破了公办学校“大一统模式”,教师职业动能和学校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上面有改革,下面有改变;上面有力度,下面有态度;上面按部就班,下面到点下班。”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说,“‘两自一包’,包出状态,包出干劲,包出活力,包出希望。改革让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让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汇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打造让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文化凝聚力量 精神推动前行 省军区召开“老高原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大漠礼赞——“守初心、担使命、建千万”青海油田主题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