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理为何此时提“再闯关东”?
一百多年前,得益于“闯关东”大潮,一度封闭的东北地区很快成为“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繁荣之地。
一百多年后,如何破解“投资不过山海关”难题,推动人才、资本“再闯关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9日、20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哈尔滨考察,给出了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聚人气”
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引不来、留不住人才,一直是困扰东北发展的“老大难”,也是东北振兴需着力跨越的一道坎。
今年7月,李克强在辽宁考察时就强调,改革开放是推动东北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通过更大力度“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竞争力。此次在黑龙江考察时,他再度重申,东北全面振兴关键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创新,要优化营商环境聚人气,吸引全国各地人才“再闯关东”来创新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已经推出不少措施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和资本流入。2017年,辽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黑龙江把“新官必须理旧账”写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提出要重点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懒政等市场反映强烈的问题;吉林则提出要大幅压缩企业开设办理时间,长春新区还专门制定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
目前,这些举措成效初显。宝马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已在东北增加投资,恒力石化、宝来石化等千亿级、百亿级的重大民间投资项目也在东北落地。在黑龙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两年内集聚了一批院士、长江学者,几百位硕士博士,其中200多人都是从省外引进;在辽宁,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招收数量也在大幅增长。
中国人才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姬养洲称,今后东北地区应继续在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上下功夫,多为人才提供及时有效的投融资服务、子女教育和家属就业等生活安居服务,为全国人才“闯关东”减少后顾之忧。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补缺口”
人才和资本流入只是东北振兴的第一步。东北地区产能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较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当全国各地投资者带着种种新业态、新模式“闯关东”,东北当地能否培养大量能胜任新工作岗位的高技能劳动力,满足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黑龙江考察时,李克强强调了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他与牡丹江技师学院师生交流时表示,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开展技能培训企业有需求、个人有意愿,个人有技能才能有岗位、增收入,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中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支撑。
他指出,不是所有的职业技能培训都要一味追求高精尖,还要贴近寻常百姓家。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要更好发挥企业、社会和政府各自的作用,加快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迈上中高端,推动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应加快现代化
除吸引人才、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外,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也是东北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东北地区是中国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被称为“天下粮仓”。这里是中国优质粳稻主产区,大米晶莹剔透,营养丰富,近年来已形成部分知名大米品牌。
在牡丹江市南拉古村稻田里,李克强对村民们说,你们不仅要把品牌叫响,更要把质量提高。粮食稳天下安。东北条件好,要破除制约,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推广使用大型农业机具,加快农业现代化。
分析人士认为,东北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连片,有使用大型农业机具,实现规模经营的自然条件。如果能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将使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为东北振兴打牢基础。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