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央政府公款接待1年要花多少钱?

日期:08-01
公款公务接待费公款

原标题:中央政府公款接待1年要花多少钱?这个数字跟9年前比让人惊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刘国梅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刘国梅摄

自2011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中央决算报告中首次披露中央政府各部门上年度的“三公”经费以来,如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

2010年~2018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财政部制图陈星)

2010年~2018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财政部制图陈星)

除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8年间下降63.8%以外,公务接待费的支出更是压减到不足8年前的1/5。

2012年“三公”经费降幅超20%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支出情况。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议案和提案中提出“三公”经费问题。同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承诺当年公开“三公”经费。当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了“三公”经费。

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

而到了2018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39.92亿元,与2010年相比,降幅超过一半,达到57.8%。

记者梳理发现,2010~2018年,“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年份有:

2012年较2011年下降超过20%(从2011年的93.64亿元降至2012年的74.25亿元);

2014年较2013年下降约16.2%(从2013年的70.15亿元降至2014年的58.8亿元)。

为什么2012年与2014年“三公”经费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中央决算报告对此作出了解释。

2012年的中央决算报告指出:2012年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较多,主要是各部门切实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减少了相关支出等。

记者注意到,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特别点出了虚报浮夸、铺张浪费等作风问题,同时提出了轻车简从、简化接待、不安排宴请等新的要求。相关的规定对减少政府部门相关支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4年的中央决算报告也显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主要是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压缩、取消部分出国(境)团组,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减少了相关支出。

2010年~2018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财政部)

2010年~2018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财政部)

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下降63.8%

在“三公”经费中,公车类开支一直占大头。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

地方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以北京市88家单位2013年公开的部门预算为例,“三公”经费预算将近8亿元,其中公车开支是绝对的“大头”,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约为5.9亿元,占比74%。

再比如广东省2013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为8.64亿元,其中公车类开支总计约5亿元,占比也接近六成。

记者注意到,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对公车使用制定了多项改革任务,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记者查阅2015年的相关新闻报道,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4年全国公务用车采购金额比上年减少77.94亿元,下降27.6%。

而对近9年来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2010年至2018年,该项费用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61.69亿元下降至2018年22.33亿元,降幅高达63.8%。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分析称,八项规定对官员行为有很大的规范作用,改革从2014年开始,车改之后,各单位根据规模大小,只保留执法车、机要通信用车、应急用车等,很多车都停用了,有些进入拍卖环节,因此2014年较2013年有了较大的下降,此后的每年公车费用也呈逐年下降之势。

多部门支出较预算数压减1/3

近年来,“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的要求之下,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已经连续9年只减不增。

此次集中公开2018年决算报告的94个中央部门中,有5个部门决算数低于预算数的一半,分别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此外,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侨联等15个部门完成预算的比例为90%~100%;15个部门完成预算的比例80%~90%;公安部等22个部门完成预算的比例为70%~80%;审计署等14个部门完成预算的比例为60%~70%;人社部等12个部门完成预算的比例为50%~60%。

以财政部为例,财政部2018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5697.52万元,支出决算为3837.28万元,完成预算的67.4%。

国家税务总局决算公开数据显示,由于去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此次公开的部门决算为2018年原国税系统部门决算数据,其“三公”经费支出比2018年预算数下降42.6%;比2017年决算数下降8.8%。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为2489.24万元,年初预算完成率58.55%。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124.47万元,较2017年减少552.8万元,下降20.65%。

国家发改委部门决算报告表示,主要是2018年发改委严格执行出访计划管理,从严审核出访团组、控制出访人数,出访团组和人数较往年减少。

此外,国家发改委2018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05.11万元,与年初预算相比,完成率为62.12%;公务接待费支出59.66万元,年初预算完成率13.55%。

新规将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那么,在实现了“八连降”后,2019年以及未来“三公”经费支出将呈现什么趋势?

叶青向记者表示,2018年“三公”经费支出与预算数相比降幅较大,不过未来“三公”经费还有压缩空间。他举例说,8月1日马上要生效的新规定也会对“三公”经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叶青所指的新规定是,7月初,财政部办公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出差期间按规定领取伙食补助费。除确因工作需要由接待单位按规定安排的一次工作餐外,用餐费用自行解决。出差人员需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应当提前告知控制标准,并向伙食提供方交纳伙食费。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强调出差人员自行解决相关费用、主动交纳的同时,要求接待单位按规定收取费用,不得拒收,解决了此前接待单位不愿收、不敢收的问题。

竹立家表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已经连续多年只减不增,各地压支的力度也很大,有些超过了5%。节支能达到这样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落实。这几年,开会去旅游景点、公务活动超标准接待、出差住豪华酒店、建楼堂馆所等都成了“高危行为”,政府部门花钱也更为谨慎和理性。记者|张钟尹编辑|陈旭王嘉琦

责任编辑:赵明

太古可口可乐总部搬至浦东 年底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