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将引导退休居家医务人员等提供基层医疗服务
计划新建和改扩建的525个村卫生室已完成479个,其余将于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基本建成,15至3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现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4316个。不过,目前北京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不足和编制不满的问题也并存,市卫健委拟引导退休居家医务人员等力量,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7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作《关于提升基层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健康北京建设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上述内容。
会上,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刘玉芳作了对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提到,北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签约数量轻服务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契约化、连贯性的跟踪服务机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细分服务内容,提高签约服务的针对性和多元化,特别是要注重优先为老年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持续的健康管理。加快制定和完善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诊疗规范、收费标准和补贴政策,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村卫生室改建年底全部完成
根据报告,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基本建成,15至3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截至2018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4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38个、村卫生室2613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85%左右。计划新建和改扩建的525个村卫生室已完成479个,其余将于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
官方正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工作,全北京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10.6万人,现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4316个,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报告提到,官方现已制定《北京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与大数据应用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实施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以满足当前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业务需求,预计2019年底可完成。
家庭医生签约经费的70%用于团队人员奖励
根据报告,北京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吸引力不强,个性化、多样化签约服务形式不多,居民对签约服务的优势感触不深,签约积极性还不够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付费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效率。
对此,北京将继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优先做好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12类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积极探索信息化支持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通过推广手机客户端应用,实现与签约居民交流互动,提供预约就诊、健康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以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核心业务。
同时,北京还将制定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和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政策,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奖励机制,签约服务补偿标准为重点人群不低于100元/人/年、普通人群不低于50元/人/年,家庭医生签约经费的70%用于团队人员奖励,不计入绩效工资。
研究电子病历共享工程二期建设技术方案
雷海潮表示,北京将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研究制定《北京市电子病历、电子医学影像共享建设工作方案》和电子病历共享工程二期建设技术方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信息互联共享。
同时,北京还继续推进“智慧家医”建设,推广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移动终端健康管理应用,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手段,强化医患沟通、建立医患互信、精准健康管理与咨询和就医指导等内容落实,实现在线预约、在线复诊、在线咨询及健康教育等服务。
关注一
编制不足和编制不满问题并存
雷海潮表示,人才匮乏制约了基层卫生发展,编制不足和编制不满问题并存,一方面,随着医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不断增加,各项工作对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自2006年执行以来,并未按照实际服务人口和工作量的增长进行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缺编现象,使用外聘人员又难以解决财政补偿和同工同酬问题,基层卫生人员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偏低、中高级职称结构偏低等因素,基层卫生工作职业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明显。
“由于国家对村卫生室人员未纳入事业单位系列,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补充更为困难,北京虽从2017年开始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岗位人员,但与现有人员老化程度和退出速度相比,培养规模仍显不足。”雷海潮说。
同时,当前基层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尚显薄弱,加之宣传引导工作还不够有力,引导居民基层首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吸引力不强,个性化、多样化签约服务形式不多,居民对签约服务的优势感触不深,签约积极性还不够高。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需进一步改善,个别街乡尚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用房面积不足问题仍存在,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庞大,机构和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举措
引导退休居家医务人员等提供基层医疗服务
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内招聘及用人机制,探索“医院招聘、社区使用”,“镇乡管理、村级履职”方式,促进人才向基层有序流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盘活“存量”,引导大医院专科医生、社会办医疗机构以及退休居家医务人员等力量,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
关注二
基层医务人员薪酬难与专科医生持平
报告提到,基层卫生服务发展活力还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总额与二级、三级医院有较大差距,相同年资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难以与专科医生持平,不利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待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还不够健全。
雷海潮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的单位性质,分配机制缺乏活力和激励作用,即使有了绩效考核手段,也难以把“蛋糕”做大,只能将原有“蛋糕”再分配,而且机构内部自主分配比例也有限,造成“多劳难多得”、“优劳难优得”,绩效激励作用不强,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推动基层卫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目前调动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激励和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间存在产权归属和财政投入差异,机构间联系松散,缺乏有效、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也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付费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效率。
举措
探索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落实财政保障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落实财政保障责任,按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管理。落实“两个允许”分配要求,统筹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建立农村地区补助机制,包括农村地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补助和巡诊服务补助,根据距北京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将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划分为五大类,补助标准随距离远近而浮动。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
编辑樊一婧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