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喀号”包机为喀什旅游业“造血”开通一年来游客已突破一万人次
前段时间,新疆巴楚县红海景区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清一色戴着迷彩的防风面罩,手里拿着的、肩上扛着的都是顶级的摄影装备。这群客人是来自“上海千名摄影家援疆行”的成员,他们乘坐春秋航空的旅游包机来到喀什,分乘多辆大巴,浩浩荡荡在南疆的戈壁与绿洲间穿行。从喀什古城的行摄漫步到喀喇昆仑山脚下的驻足留影,红海景区是此次摄影家们“援疆行”的最后一站。
包机旅游产品一票难求
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海汶曾多次来新疆。对比今昔,陈海汶颇为感慨:“那时候既没有旅游包机,交通、各种出行资讯都没有现在发达,当年在新疆进行系统性拍摄很难。十年过去,这一次的旅程不仅舒适便捷,为摄影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出行体验,而且有机会深入到基层、乡村,拍下南疆最具民族风情的画面。”
这样的体会并非陈海汶独有。自2018年7月开通“沪喀号”旅游包机以来,至今游客已突破了1万人次。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各大旅行社的合力打造下,用较高的性价比、无缝对接的出行运送安排、深入定制化的行程设计和充满民族特色的接送机服务以及南疆农产品大礼包在旅游圈快速积累了口碑,如今的沪喀包机旅游产品一票难求,每次放出拼团信息,都会在短时间内一抢而空。
盘点“家底”盘活“宝贝”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是上海援疆干部们到喀什以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结果。南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盛的物产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喀什四县的特色旅游就成为了上海帮助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上海援疆干部们对“旅游家底”进行了盘点,把手上的“宝贝”理顺盘活,通过招商引资把优质的资本、有经验的商家引进来,打造适应于最广泛人群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成为旅游援疆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可以令上海乃至更大范围的游客在南疆享受到便捷、丰富的出行选择和更贴心的服务,感受到南疆风景和风情之美;另一方面可以把旅游蛋糕做大,让当地旅游产业走上正轨,实现自我造血的同时,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需求。
以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叶城县为例,针对新藏公路线这一宝贵的旅游“矿脉”,上海援疆干部们建设旅客益栈,改造沿线村落,提升民房作为过夜民宿的硬件条件,为不同圈层、不同出行方式的游客提供可选的休息站点。同时,他们积极拓展媒体宣传渠道,为新藏线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海拔最高旅游公路”,并为完成全线游客提供“勇士证”等方式。另外,上海援疆干部们在新藏线接近叶城段不断开发出新的游玩点,延长游客单位距离的游览时间,带动消费,提高当地村民收入。
“诗和远方”未来触手可及
旅游助扶贫。巴楚县红海景区的民族歌舞特色表演,不仅是喀什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是联合国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莎车县当地村民组成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团体闻名新疆,如今包机旅客只要到莎车县,就一定有机会看到精彩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在叶城县,由上海援疆资金投资的锡提亚谜城风景区,当地村民编排的歌舞表演包含了新疆各民族同胞的特色。在可期的未来,去对口支援地区进行一场“诗和远方”的旅行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轻易实现的梦想,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也是他们开启全新人生旅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