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类脑芯片亮相科技周产品年底上市可辅助教学
“天机芯”下一代产品最早将于今年年底面市,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辅助教学等领域。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在操场上,一辆无人智能自行车不仅能跟踪目标、自动避障,还能稳稳保持平衡,仿佛有人在上面骑行一样。驱动自行车的是一块指甲大小的类脑芯片——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新京报记者今天从北京科技周上获悉,“天机芯”下一代产品最早将于今年年底面市,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辅助教学等领域。
首个支持两个神经网络的类脑芯片
北京市政府办、北京市科委今天召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教授张悠慧介绍了天机系列类脑计算芯片。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可以驱动无人智能自行车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新京报记者张璐摄
人工智能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类脑智能。张悠慧说,类脑芯片“天机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可支持脑科学(仿脑)的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由计算机科学主导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
支持两种神经网络有何好处?灵汐科技公司市场总监华宝洪说,除了“天机芯”,在国际上还没有一款芯片能完全支持两种神经网络。两种神经网络适用于不同场景,举例来说,空间上的图像识别应用的是人工神经网络,而具有时序性的自然语言理解、事件判断则应用脉冲神经网络。“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天机芯不仅能识别交通信号灯,还能根据时空信号判断道路拥堵等事件。”
也就是说,这款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面更宽。“视频中无人自行车安装了天机芯片后,语音识别通过脉冲神经网络,图像识别和目标跟踪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行车自平衡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实现。一个芯片同时集成了三种不同网络框架的智能算法。”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可以驱动无人智能自行车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新京报记者张璐摄
华宝洪说,为将产学研结合,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孵化了灵汐科技公司,对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提供商业化的类脑计算服务。目前,天机芯2用来验证一个芯片支持多种神经网络。天机芯下一代将实现产业化,今年底或明年初,高中低档芯片产品和配套软件工具链将面市。“产品应用的场景很多,比如在智慧教育中,芯片不仅能识别语音,还能理解语义,了解上课的内容和重点,从而进行辅助教学。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第一
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国1/3左右;已经运行、在建、拟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个。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北京市建设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组建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支持科学家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推行经费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不设科目限制,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三大科学城成创新高地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北京市科委公布了三大科学城的最新建设进展。其中,中关村科学城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一批关键共性、前瞻引领、颠覆性技术项目。
怀柔科学城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进可研审批。5个首批开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
未来科学城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加速东、西区联动,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
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刘丹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