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深圳率先以大部制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盘活监管资源,市市场监管局——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市场监管模式
眼下,我国大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刚刚走出“施工期”,如何达成“1+1>2”的改革效果,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圳和青岛两座城市的共同探索。
近年来,深圳市场监管工作频频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全国率先推进标准系列创新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消费质量调查评价体系……
今年,深圳市市场监督工作继续高点定位——将在标准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高品质农产品保障和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等六个方面为全国先行示范。
是什么让深圳市场监管有底气、有能力“叫响”全国?
早在十年前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大部制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圳,始终秉承市场化思维,与消费市场新形势“亦步亦趋”地深化制度创新,为我市建立以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为特征的市场监管格局提供了“样板”。
率先构建大市场监管格局
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下,1月17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这一新组建的市场监督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以及知识产权、物价等部门职能,对消费市场进行统一监管。
然而,早在十年前,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大部制市场监管体制,成立国内首个市场监管局。2014年,深圳又进一步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全国首个正式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机构,委内设立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形成“一委两局”的市场监管格局。
在全国新一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圳继续先行一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划入农业、畜牧业管理职责,整合食用农产品种养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为全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先行探路。
为什么深圳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能始终领全国之先?
深圳此项改革可谓与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亦步亦趋”。以食品监管为例,深圳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不少“软肋”——全市约85%的食品和95%的食用农产品依靠外地输入,食品输入性风险高;管理人口超过2000多万,在外就餐基数大、频率高。与此同时,深圳专、兼职食品药品监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远低于占常住人口万分之三的配标。
实施市场监管大部制改革后,深圳食品监管利用工商部门原有的三级管理架构开展工作,机构配置及执法力量大大加强,目前基层监管所约50%以上的精力主要投入食安监管。此外,原本分属食品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的职责,都得到了更紧密的衔接,例如,食品准入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打击假冒食品与保护知识产权、查处保健食品违法宣传与广告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和资源共享。
“大市场体制改革极大强化了职能资源整合,在机构内部设置上打通各个环节,强化内部协调和资源整合,避免各自为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在解析此项改革的成果时表示。
由此,深圳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所遵循的思维逻辑便容易理解了——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市场情况,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机构,通过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力量。对于刚刚开始探路大市场监管体制的青岛来说,这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立起智慧市场监管的标杆
市场主体与日俱增,但监管人员明显不足,这是深圳与青岛在新形势下共同面临的市场监管矛盾。截至去年底,深圳商事主体总量312万户,是青岛的2倍多;企业197万户,大致是青岛的4倍;食品经营单位28万户,我市为16.2万户。“深圳市面对比青岛更重的监管任务,首先想的不是增编增人,而是坚持向智慧监管要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这就是创新思维、平台思维。”4月14日至17日,市市场监管局一行8人赴深圳考察学习市场监管工作,局长张杰对深圳的智慧监管建设深有感触。
刚刚建成启动的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智能监管指挥中心是此次考察的重点之一,这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个智能指挥中心。走进智能指挥中心,只见大屏幕上显示着各种生动直观的画面。这一中心是深圳市场监管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载体,形成监管、服务、政务、应用四个智慧功能板块,以巡查、检测、执法三大业务网的联动实现“大市场”监管职能的融合贯通。
深圳在智慧市场监管方面不止这一项成果。和全国城市相比,深圳在该领域布局早、投入大。2018年5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就与平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计投入5亿元开发建设智慧监管系统。而就在上个周(5月14日),深圳市智慧市场监管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在成立仪式上指出,将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市场监管深圳模式。
不同于许多城市的“局部智慧化”,深圳在智慧市场监管方面的探索注重全盘规划,是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大框架下进行的。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建立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新模式。2018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
“与深圳相比,青岛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分散,亟待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整合提升,尤其是在机构改革后同样面临监管任务重、安全风险多的问题,急需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监管效能。”张杰表示。
以社会共治形成监管闭环
3月20日,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秒批”营业执照在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发放,深圳市精锐图文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熙钦,成为第一个受益的个体工商户。在深圳此次启动的个体工商户“秒批”服务中,首批“秒批”事项清单占个体户常见经营项目的75%以上。
紧接着,5月初,深圳出台市场监管改革“41条”,适用“申请人承诺制”的大型连锁食品经营单位、零售药店、微小餐饮单位新办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食品经营许可延续、补发、注销共6项许可审批业务,全部纳入“秒批”服务。6月底前,深圳还将试点自然人有限公司设立“秒批”,年底前在全市全面推行。
“秒批”服务是一种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审批,对“放”与“管”之间尺度的把握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开展“秒批”改革时,深圳依托社会共治完善“秒批”登记与监管环节的闭环。
深圳市由市政法委牵头,建立了9000余名以年轻人为骨干的基层网格员队伍,实施网格化巡查监管,列出103项网格管理清单,其中市场监管方面19项,将易发现、易识别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网格化管理。在龙岗区率先开展的“秒批”服务与区内网格化管理系统充分对接,结合龙岗区网格工作和基础数据,通过应用统一地址库和房屋编码,建立并完善网格员对个体工商户日常巡查机制,对巡查中发现的“两无”商事主体,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和信用约束,提升个体工商户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在这次赴深圳考察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深圳市场监管的社会基础很扎实,各方力量调动得很到位,具有明显的链条化、精细化的特征。”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孙立伟告诉记者,在深圳,有一项广为人知的执法行动——“周三查餐厅”,即每周三确定一个区开展餐饮企业抽查,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全程参与。事前,通过网络征求网民意见,确定抽查餐饮企业名单;事中,媒体、人大代表、消费者参加执法,现场直播,全程曝光;事后,制作成的视频被放到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并成为餐饮企业培训教材。此外,深圳还创新开展“9号查酒”执法行动、实施“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民生微实事、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每季度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商座谈会、每月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活动,有力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
考察组回青后,市市场监管局多次组织学赶深圳专题学习讨论,对标深圳在法治保障、智慧监管、标准引领、民生导向、社会共治等层面的先进经验,推出“学深圳、赶深圳”工作清单,确定9条创新举措。“我市将以风险监管为总攻方向,建设风险监管平台,以及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共治监管三大工程,构建以风险监管为总目标,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以共治监管为依托的创新性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具有青岛特色、法治思维、市场模式、信息化运作的市场监管机制。”张杰表示,市市场监管局已落实具体责任分工,确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将通过定期开展调度和督查落实,确保“学深圳、赶深圳”工作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