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官员兜售中美“文明冲突”论调遭批驳

日期:05-06
中美斯金纳冷战

原标题:外媒:美官员兜售中美“文明冲突”论调遭批驳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美媒称,在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斯金纳的领导下,该部门的员工正在为对华“文明冲突”做准备。但斯金纳的说法遭到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批驳,他们认为,“两种文明之战”纯属一些人的臆测。何况民调显示,美国民众不相信有关中国威胁的说法,而这可能也无法说服特朗普,总统本人现在显然有意寻找两国的共同点。

“两种文明之战”纯属臆测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日刊登文章称,特朗普政府针对北京的更广泛言论并不总是能得到许多中国问题专家的认同。事实上,许多人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当然不认为中美之间的争端是“文明的冲突”,而认为种族划分是这场争端核心的人就更少了。

因此,当一名特朗普竞选团队前工作人员、国务院现任高级官员在讨论政府对华政策时提到这两点的时候,立即招致了亚洲观察人士的大量批评。

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家基伦·斯金纳4月29日在智库“新美国组织”的一次活动上发言时,提出了她对于为什么与中国的争端不同于冷战时期与苏联冲突的看法。斯金纳说:“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是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之后,身为非裔美国人的斯金纳把种族划分作为当前与冷战时期对抗苏联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非白种人的大国竞争对手。”

文章称,这些话引起了中国问题观察人士的恐慌,这种过分简单化的观点让他们感到失望。

负责东亚事务的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的亚伯拉罕·登马克说,这反映了“对中国本身和我们面临的挑战的根本性误解”。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斯温说,这是对中国所构成挑战的“相当可怕的、基于种族主义的分析”。

文章指出,对中国而言,这种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斯金纳依据的是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亨廷顿在1993年的一篇文章后来被扩充为一本书,尽管此书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他关于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要发生冲突的说法,但他也曾详细谈到了中国的崛起。

文章称,这绝不是向华盛顿的政策专家兜售特朗普与中国斗争的有力论据,斯金纳言论引发的愤怒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对美国公众来说,这可能是更糟糕的论据,因为民调显示,他们不相信有关中国威胁的说法,而在国际上这更行不通,因为国际听众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比对特朗普的看法更积极。这可能也无法说服特朗普,总统本人现在显然有意寻找两国的共同点。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4日报道,美国高层外交官公开援引象牙塔学者说法的现象并不常见。但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斯金纳,却引用了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创造的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来描述美国与中国之间不断演变的对抗。斯金纳说,中国的崛起构成了一代人的挑战,需要一代人的反应。她还说,这种竞争代表着一种巨大的“文明的冲突”。

然而,“文明的冲突”模式无助于美国赢得这场竞争。如今,美中之间除了无数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之外,还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差异。但是,特朗普政府的批评者却听到有人用“文明冲突”的说法,对有争议的前特朗普顾问斯蒂芬·班农提出的观点进行呼应。他的观点就是世界已经到了一种基督教西方与其他文明相对抗的状态,这个概念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都可能适得其反。

宣扬种族分歧大错特错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4日刊登文章称,斯金纳把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描述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意识形态作斗争,这在美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她宣称,冷战是“西方大家庭内部的斗争”,而即将与中国爆发的冲突是“我们首次面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

斯金纳认为,冷战并不构成文明冲突,因为它发生在“西方大家庭”内部。她更进一步宣扬,中国是美国面对的第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说到底,这跟意识形态或者文明无关,而是关乎种族。和俄罗斯不同,中国人并不是白色人种,因此美国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它。

文章发问,美国的总体战略会明确围绕着中国是一个不同的种族来制定吗?如果那样的话,一个雄心勃勃、正在崛起的大国可能真的会认为,它将在国际政治中面临种族歧视。这会再次强化这样一种看法,即国际秩序从根本上讲是不公平的,不会为中国的雄心壮志留出空间。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某些人故意强调中国是一个种族上“不同”的国家,这样它就可以把北京当作一个与众不同的威胁——为美方作出格外强硬的回应提供了理由。

文章指出,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列强(有时候还有美国,以及后来的日本)把中国视为尚未完全“开化”的国家,将中国划入它们的势力范围,这被中国人视为“百年屈辱”。中国人仍然铭记着这样的经历。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对于自己的“文明”得不到认同非常敏感,而一个老牌大国却在积极宣扬这一观点,这样的组合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鹰派大开冷战历史倒车遭批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5月5日报道,压力集团“当前危险委员会”最近举行的会议具有冷战时期鹰派大会的所有特征:激烈的言辞、慷慨激昂的政策专家以及关乎生死存亡的共产主义威胁。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这次的敌人不是苏联,而是中国。

报道称,上周,一群名人、政客和行为古怪的人来到华盛顿的“民兵”洲际导弹纪念大厦,在中国问题上敲响警钟。他们喝着冰茶,进行有关“对抗中国”的讨论。

报道称,该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在冷战时期的政治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它的再度活跃表明,在华盛顿的某些地方,反对中国的狂热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米尔沃德认为,美国无法、也不应寻求摆脱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他认为,强硬派言论会让中国的温和派疏远。他对“新麦卡锡主义”感到担忧,他提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最近对在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进行严厉打击的做法。他说:“这是冷战时期的旧剧本,但这与冷战初期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确实存在重大的意识形态斗争和严重的军事威胁。”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4日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斯金纳近日提出,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美国当前是首次面对非白人种族的强大竞争对手。

报道称,斯金纳的言论将中美博弈扩大至文明与种族层面,这被一些美国媒体解读为:蓬佩奥团队准备以“与不同文明的斗争”作为依据,制定美国对华战略。

这番言论在美国舆论界引起颇大争议。有观点认为,以“文明冲突”定性中美博弈是基于种族主义的评估。

受访的中国学者则指出,以“文明冲突”定性中美关系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一名学者说:“基于文化和人种判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强调个体的不同而忽视合作与发展的共同性。这是在开历史倒车,可能助长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

还有学者认为,“文明冲突”的视角包含对其他文明的贬低和压制,同时也有明显偏向,聚焦冲突而忽略文明之间的借鉴与融合。

中国企业可能被政府控制?中国大使“舌战”德媒 货币政策转向?央行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