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亦有道

日期:04-23
人才二三线城市纳税人

原标题:“抢人”亦有道

“抢人”大战硝烟再起。4月21日,宁波市发布了最新的人才政策解读,面向五大类人才的购房补贴是主要补贴方向。符合相关条件的本科生在购买家庭首套唯一住房最高可获得不超过8万元的补贴,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住房补贴。

着手“抢人”的,宁波绝非独一份。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发布新政“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三年及以内)可半价买房”。由于“抢人”政策楼市效应明显,引发全民热议。本已经是“小阳春”天气的楼市,又再次沸腾起来。

在这场硝烟四起的人才争夺战中,一些强二线城市不仅从其他二三线城市抢人,而且也在努力挖一线城市的墙脚。“逃离北上广”情绪时常翻涌,人才资源和当下毕业生,就成为了二三线城市的首要争夺目标。

到了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要依赖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来拉动,而这正是依赖人本身的行业。优秀人才的涌入,带来的是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创造力,之于一个城市则意味着消费、税收和创新,是公共支出成本的分担,是对城市外延的充实与再造。青年人才凭借术业专攻投入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是一个城市竞争力、活力以及发展后劲的保障。

几乎每一项“抢人”政策都在向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高喊:户口、房子,这些北上广给不了你们的,我们通通都能给,你到底来不来?对于竞争力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房补”自然是人才引进的大招。

“大招”要有的放矢,更要师出有名。吸引人才无可厚非,但钱从哪里出始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是财政出钱,将纳税人的钱用于尚未对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小部分人,未免有些草率和有失公允。做最坏的打算,到时候年轻人房子买了,工作收入和预期让他们无力偿还贷款,这些坏账又该由谁来买单?如果依旧是财政兜底,这对于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无异于雪上加霜,对纳税人也无法交代。

春暖花开,躁动的不光是天气,还有人心。跃跃欲试的人不是没有,但真正为其所动的人才可能并不多。以如此宽厚的条件吸引年轻人留在本地贷款买房,而不是自我奋斗优胜劣汰为基准的市场法则,一套房子和几十万的贷款,恐怕只能留住人,却留不住才。

人才未动,地产先行。各地层出不穷的落户放宽政策买房优惠补贴,几乎齐刷刷地先预热了房地产,打着“引才”旗号的政策正演变成助燃楼市的一把柴火,“抢人”分分钟要变“抢房”的节奏。

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口的争夺战。抢夺人才远不是送户口、送房子、送钱这么简单。不能随意拿着纳税人的钱去做不计后果的一锤子买卖,这样的“抢人”不仅是不划算的,更是不负责任的。

清华取消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媒体:让教育摆脱功利 滴滴答疑:抽成19%为何仍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