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调出春的希望——走进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4月17日早上8时30分,西宁市湟源县志俊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朱志鹏开着合作社的货车出发了,目的地是坐落在湟源县寺寨乡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马铃薯高山试验基地,也是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他将从那里带回15吨马铃薯的种薯,这些可是合作社今明两年的希望……
种薯带来200元的收益差
驱车一小时,朱志鹏到达了目的地,这里已经有调运马铃薯良种的车辆在等候和装车。清明节开始调种工作,到4月25日左右,这里将为全省9个县(市)提供1600吨马铃薯种薯。
正在等待装车的朱志鹏介绍道:“合作社成立之初,我尝试前往其他县市购买洋芋种子(即马铃薯种薯),但是经常遇见因病虫害导致洋芋腐烂,或因冷藏条件不合格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等情况。2014年起,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向我推荐了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尝试之后效果特别好,从此开始坚持使用这里的种子。”
这里的种子好在哪里呢?
作为一位“资深”使用者,朱志鹏介绍得格外详细:“这里培育洋芋种子特别专业,种子的质量很高,很少出现薯疫病。因此,每年的洋芋产量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粗略估计每亩(0.067公顷)可以提高200元的收益。去年,合作社20公顷的洋芋收益达到了16万元。”说着,他轻轻拍了拍刚刚装上火车的一袋马铃薯种子笑着说道:“你看,这些包装袋表面干燥,说明里面没有洋芋腐烂的现象。好质量是看得见的!”
随着一袋袋马铃薯种子装车完毕,朱志鹏将车开到了称重区。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王舰、青海大学农林科学研究院推广研究员贾豪、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研究室主任周云正在这里研究良种繁育的事项,见到朱志鹏的货车,不约而同走向他并询问起马铃薯种子在田间的表现。
贾豪走上前来查看后说道:“青薯9号、下寨65,呵!都是我们的主导品种啊!”朱志鹏笑着说:“是啊,这里的种子,田间表现好,去年合作社自己培育的8吨种子,加上今年申请的15吨,完成合作社今年洋芋种植面积足够了!我们打算再留2公顷土地用来繁育良种供明年使用。”朱志鹏所在的合作社每年都会用当年从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调运的马铃薯种薯,繁育第二年需要的种薯以满足种薯需求。可以说,每年从这里获得的种薯,直接影响今明两年的马铃薯产量。
说话间,地秤的显示屏幕上出现了一列数字:10770千克,贾豪随即说道:“你把车开到一旁,等待工作人员将另外500千克种薯装满!”正要走,他们又叫住朱志鹏叮嘱了一些马铃薯种植的关键技术。
种薯从省到村有通途
“今年是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的第8年,这里汇聚了一批专业的科研人才,6个功能研究室和2个技术转化基地,在14个重点推广县进行马铃薯的科研、展示、推广和种植,全面形成了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为中心,覆盖全省的省、县、乡、村四级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为马铃薯种植区提供优质种薯,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在有效促进了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一旁的贾豪补充道:“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转化与研发基地建立在平均海拔3080米的地区,固定原种繁育基地面积160公顷,拥有2000平方米的防虫网棚、1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4000平方米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和2000平方米种薯晾晒场、1000平方米的农机库与辅助用房及马铃薯机械化耕种设备等。是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马铃薯产业科学研究实验、技术集成示范与原种繁育一体化的综合性基地。”
周云指向贾豪身后的两排玻璃房,骄傲地说:“在这里攻克了很多马铃薯培育和推广的技术难关,助推青海省马铃薯产业上升到了新的台阶。”
听到这话,贾豪连连点头称是:“对的!这里承接省级平台6个功能研究室科技成果和引进成果的熟化与转化工作,完成陈烨技术研发中心的试验任务。同时,通过技术示范推广马铃薯不同品种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和田间丰产技术,培训种植户,带动新技术的应用。既承接马铃薯资源保存、创建、评价、鉴定与新品种的繁育,又承接全省马铃薯主导品种脱毒原种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繁育和示范。”
一旁的朱志鹏听到这些,一脸严肃地说:“今年湟源全面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我们这些农户都期待你们的指导呢!”贾豪回答道:“我们已经在做课题计划了,希望通过技术攻关,提高无公害施肥方式下马铃薯的产量。”
这时,500千克马铃薯种薯从一旁的仓库运送到了朱志鹏的车上,朱志鹏翻身一跃跳上了货车,一边仔细整理货物一边说:“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啊!”“现在,我们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在全省的覆盖率达到了90%,你也是其中之一啊!”贾豪笑着说。
整理好货车,朱志鹏坐回驾驶室,伸出头说:“回到合作社,我们就开始切种、分解工作,抓紧洋芋种植的最佳季节开始春季播种工作!”说完,载着满满一车的希望离开了……(贾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