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别急!不管领导戴还是工人戴,那些“一碰就碎”的安全帽到底哪来的?

日期:04-18
安全帽工人监管部门

原标题:反转?别急!不管领导戴还是工人戴,那些“一碰就碎”的安全帽到底哪来的?

摘要:对于未竟之问,监管部门还需尽快跟进调查,并给外界一个答案。

机器网 www.shi-fen.com

近日,一段关于安全帽的视频热传,一名工人拿着黄色的“工人安全帽”与红色的“领导安全帽”相撞,结果黄色安全帽一砸就碎,红色安全帽则安好无损。本该用来区分不同职务与工种的安全帽颜色,却“异化”成区分安全生产与生命保障质量的“标识”,这段视频刺痛了舆论的神经。

然而,视频拍摄者昨天又改口称,那顶“一碰就碎”的黄色安全帽系自己购买,但并未透露购买途径与具体价格。此外,其也于昨晚删除了此前发布的3条关于安全帽质量的视频,并回应“我要生活”。

虽然原始视频被删除,视频拍摄者的口径亦出现“转折”,其所在的工地,在安全帽质量上是否真的存在“因人而异”现象,目前也不得而知。但此事不应被轻轻放过。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这段视频并质问道:“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就视频呈现的信息至少可以判定,现实中确实存在“一碰就碎”的黄色安全帽。

这就引申出一系列值得追问的话题——这种压根不应该在市场上出现的不安全的安全帽,为何会出现?这些安全帽由哪些厂家生产,又是如何流向市场;视频拍摄者为何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这顶安全帽;这些已经流向市场的安全帽被哪些建筑等生产单位采购过;更进一步,对于这些安全帽,监管部门为何没有及时发现?

我国对安全帽的生产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也存在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这些标准在冲击吸收、耐穿透、耐低温、耐燃烧、电击绝缘等性能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数值标准。换句话说,获得许可证的安全帽生产厂家,需要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出厂的产品应通过质检部门检验符合标准要求才能发给产品合格证。而为了保障国家标准的落实,相关部门还制定了《安全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

从相关报道看,各级监管部门对于安全帽的质量监管还算重视,会进行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监管部门的抽查也揪出了不少安全帽里的“李鬼”。如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安全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就显示,11个省市71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安全帽产品中,有1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许可证、国家标准以及不定期的抽查,确实能够对安全帽生产企业起到一定倒逼作用。但视频所展现的内容,依然说明需要对安全帽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督。包括,除了抽检获得过许可证的生产厂家外,还要摸清是否存在没有许可证却非法生产安全帽的现象;另外,除了加强安全帽生产环节以及出厂前的产品抽检频次外,还要增加销售环节以及使用环节的监管频次和比例。

要做到这些,当前不能仅靠质监部门或者市场监管部门一家之力,而是要多部门联动,合作解决工人“头上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从生产资质审核到出厂安全检测,再到从市场质量抽检、监管,每个环节、每个部门都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另外,还包括进一步明确该由哪些部门对处于“零活工”“临时工”状态的工地工人承担起安全保障责任等。

监管部门可以先从清除存量开始。根据相关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和建材市场上,劣质安全帽无厂商、无检验、无标识、无人查等问题十分普遍。生产销售这些安全帽的生产厂家有多少,在哪里,是否拥有生产许可?厂家所在地的质检、市场监管部门在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前,是否进行过质量检测?如果未经过检测,也不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这些“不安全”的安全帽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还有哪些正被戴在工人的头上?

对于这些未竟之问,监管部门还需尽快跟进调查,并给外界一个答案。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东方IC图片编辑:雍凯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骚扰电话越来越多,中国的“谢绝来电”机制在哪? 高艳丽:数据驱动治理,城市大脑提供发展新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