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海峡相望 隔不断老人回乡路

日期:04-12
王育才海峡老人

原标题:66年海峡相望隔不断老人回乡路

66年海峡相望,隔不断老人回乡路

机器网 www.shi-fen.com

王育才年轻时的照片。

机器网 www.shi-fen.com

王育才老人和妻子宋雅琳。

1947年,因战争他踏上了去往海峡对岸的轮船,而他的爱人,则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开始了一生的守候,终身没改嫁;海峡对岸的他也因一直惦念着妻儿,选择了孤独和刻骨铭心的思念。66年过去了,年逾九旬的王育才老人终于冲破海峡的封锁,回到阔别许久的故乡,重新牵起妻子宋雅琳的双手,发誓此生再也不会分开……

通讯员刘海英孙荪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张凌飞

六十六载海峡相望

恩爱夫妻静默守候

王育才老家在江苏灌南县新安镇南头。他父母一共生了10个孩子,但只成活了3个,大姐比他大19岁,二姐比他大15岁,他是老小。他9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22岁那年,他结识了妻子宋雅琳,两个人恩爱有加,发誓要白头偕老。可不久后,他被迫加入了国民党军队。离开家乡那年,他的儿子刚满周岁,和妻子宋雅琳结婚不满4年。

1947年12月,解放战争爆发,王育才跟随国民党部队辗转去了台湾。

王育才刚到台湾时运气还不错,下船就遇到好心人,把他安排在农会工作,但收入并不高,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后来他开过饭店,做过小吃,最后到商店工作。由于他一直想回家,所以在台湾没有资产和房屋。其实,当时的王育才一表人才,乐观开朗,是其他女性追求的对象,可他始终坚信,妻子宋雅琳一定会在家里等他,因此他为她信守承诺,在台湾一直未娶。

而在海峡那边,王育才的妻子宋雅琳,这位伟大的女性,不顾战火纷飞和世事沧桑,用一生的守候来践行最初的承诺。丈夫走时她才22岁,但她心无杂念,一面照顾年迈的婆婆,一面精心抚育年幼的儿子。一位家庭妇女要承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谈何容易?在两间矮小的破草屋里,她一心一意操持家务,有一口好吃的,都省给婆婆和儿子,自己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工。

但是,因为丈夫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文革”期间,宋雅琳受到牵连,“缺吃少穿都不怕,只怕被别人瞧不起,被别人从后边吐唾沫是最难受的。”回忆那时候的生活,宋雅琳坦言,白天挨斗,晚上思念丈夫,盼着丈夫回到身边是她精神的唯一支柱,在她心目中,相信自己的丈夫只要活着,就一定会回来。

盼啊等啊,终于到了1986年,一位邻居家中收到从台湾发来的信,上面有一句话,说王育才还活着。那一夜,宋雅琳基本没睡,想着老公在台湾怎么生活,怎么过日子,活得好不好,谁给他做饭,洗衣服,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蒙眬中看到一线希望。

而远在海峡对面的王育才也是度日如年。他回忆说,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过年,每逢过年,孤零零一人身在台湾的他,就会跑到住处附近的海边大哭一场,“我对着大海,对着大陆,就大声地哭啊”。那时候,台湾和大陆还不能公开通信,写信只能从香港等地才能邮出。当他通过别人的家书知道家中的情况时,他失眠了。当时老兵们有句口头禅:活着做了游子,死了不能做游魂,活着要回家,死了也要回家。

归乡探亲满目乡愁

挣钱为妻儿盖了房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家乡在那头。王育才通过别人的信在台湾得知家中一切都好,彻夜无眠,想母亲,想妻子,想儿子,想两个姐姐,也想象着故乡的模样……他难耐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

卧居一榻夜深沉,

手捧家书胜传真。

思亲惟有空着梦,

怕听邻人唤儿声。

后来两岸形成共识,可以书信往来,他在夫人60岁过寿时来信写道:亲爱的瑜儿妈妈,今年是我俩结婚40周年,而你我生活在一起还不到四年,所以终身饱尝着欢少悲多的滋味。而你却能做到,媳代子孝,兼父责,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标准式的贤妻良母,我自知亏欠你许多,时到今日,也无可奈何。常言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现在是苦尽甘来,儿孙满堂,呼唤奶奶声不绝于耳,我这个做爹爹的不得不为你敬慕,望你我共惜晚年。

为了能和家乡多联系,王育才不仅参加同乡会,还参加地方文献编辑工作,是义务劳动,没有薪酬,在里面任经理。

1988年,他终于梦想成真,第一次坐飞机飞到香港,又转道南京,回到家乡。那一年他66岁,老伴64岁,当初的妙龄少妇,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53天,亲戚、朋友、同学,个个对他关心备至,看到家乡的变化,难舍难分的亲情,他当时真不想走了。可那时的政策还不允许他留下,只好含泪告别妻子儿女,重返台湾。

到了台湾后,他思乡之情越发浓烈,一刻也不愿意再等待,但那个时候回乡一次需要六万台币,因为没钱只好放弃。而那个时候他才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家中的妻子和儿子分担负担,他开始拼命地挣钱,并寄回家中,给儿子在家里盖了三间砖瓦房。

回到家乡梦想成真

五世同堂尽享天伦

直到老人91岁时,才终于迎来他人生的春天。2013年12月,他收拾好行囊,离开了寄居66年的宝岛台湾,回到了他朝思暮想阔别66年的家乡新安镇,与妻小五世同堂共享天伦。

回来这几年,一家人对他特别好,端茶倒水从不厌烦。为了关心国家大事,他自费订了扬子晚报,每日读报是他最大的快乐。从今年开始,他眼睛看字吃力,所以没有再读报纸,但是电视节目《海峡两岸》他每日必看。

去年,宋雅琳老人的腿不小心摔坏了,王育才老人对妻子更是照顾有加,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水果,什么时候喝点牛奶或藕粉麦片,一日三餐端饭给妻子吃,生活非常有规律。虽然两人已经是97岁和95岁的高龄,但是两位老人嘴唇红润,精神饱满乐观,有时还会在下午一起出去散散步……

现在,王育才一家十八口,五世同堂。照全家福时,王育才老人紧紧扣住妻子宋雅琳的手,幸福的脸上写满了无限的憧憬!此情此景,不正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诠释吗?

确认过眼神 人民海军的“五个孩子”个顶个厉害 生态环境部:3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接近9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