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争排名让利酬宾头部券商78亿承销仅收250万
本报记者张欣培上海报道
券商开展通道战、佣金战已经由来已久,而这种价格战不断地向投行蔓延。
4月10日,中国核电发布可转债方案,拟募集资金78亿元,但承销保荐费用仅为248万元。承销费率仅为万分之三。
“这个价格实在太低,发行一个规模不大的可转债一般都可以拿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南方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这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
“现在投行的竞争激烈程度已难以想象,大的央企国企债券项目,各大券商都去争,价格一个比一个低。上百亿的债券最后承销费用可能仅几万元。实在夸张。”上海一家投行人士表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只有优质的国企或央企才成为争夺对象。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在争取优质项目上,价格已经不是券商考虑的主要因素,他们看重的是规模排名带来的竞争力提升,以及可能的后续合作服务。
事实上,承销价格战的做法此前已经受到了监管层的批评。
78亿项目低价承销
债券承销领域的价格战在今年初就开始打得火热,而这种趋势在一直蔓延。
4月10日,中国核电发布了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根据披露,中国核电拟募集可转债资金78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联席承销商为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
但这78亿元募集资金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仅是248.04万元,且要由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来瓜分。承销费率仅为万分之三。
“这很明显就是低价竞争。规模这么大的可转债项目不可能这么低。这个项目纯属赚名声。”上述南方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与同类项目对比,这样的收费着实太低。例如,东音股份在去年8月份发行的可转债,募集资金仅2.8亿元,但承销及保荐费用也达到了281.32亿元。哈尔滨威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7月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仅2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就达到了650万元。
很明显,中国核电项目并不是赚钱的买卖,引得这些大券商争抢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可转债很火,根本不用担心包销。更何况是国企的项目,属于优质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审核风险。”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根据披露,中国核电主体信用级别为AAA,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级别为AAA。
对于这些投行来说,更看重的是业务规模排名以及可能带来的后续合作。
例如,仅中国核电这一单,就可以将可转债的承销规模增加78亿元。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仅有6家券商的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超过了80亿元。这意味着,仅凭这一点可转债发行规模就可以超越绝大多数投行。
对于这种大型优质国企项目,券商往往不计成本地争取。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规模排名或者后续的服务。“大券商做这些项目,不是为了赚钱,可能一些项目都不能覆盖成本,他们是为了排名。”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国企的承销费率会偏低,民企的一般仍然较高。
中信、中信建投争首位
“可转债领域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了,价格根本上不来。但是微利也是利,只要能赚钱大家都会去争抢。有些时候,也仅是抢个名声而已。”上述南方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46家券商参与到了可转债的承销保荐中。募集资金规模过亿的有6家券商,募集资金规模在50-100亿之间的只有7家,更有15家券商投行的募集资金规模在20亿之下。
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可转债承销数量与募资规模上暂居榜首的为中信建投。去年至今,中信建投的募集资金规模合计250亿元,承销家数达到了16家,其中联席保荐家数4家。
中信证券以202亿元的募资规模居于第二位,承销项目数量仅8家。尽管在承销家数上略有落后,但在募集规模上稳居第二位。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一直主导着价格战。“规模竞赛带来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之间,尤其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之间,这也大幅拉低了行业的债券承销价格。”一家华中地区的债券承销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在报价的时候,其中一个隐形的目标就是为了不把项目让给对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券商高盛高华以176亿元募集规模排在第三位。承销家数是5家,但其中4家是联席保荐。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分别位列第四至第七名。这7家也是仅有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百亿的券商。
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券商投行在可转债承销上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投行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二是头部券商承销的项目募集规模大。
Choice数据显示,前7家券商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达1207亿元,占比达到了56%。剩余的39家券商要瓜分44%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头部券商的优势尽显。数据表明,头部券商承销的可转债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募资规模上却靠前。这是因为头部券商容易获得大型项目,尤其是国企等优质项目。这些项目尽管承销费用不高,但是却可以迅速提升规模排名。
以中信证券为例,尽管承销家数仅有8家,但是中国银行、江苏银行两个项目的募集资金分别超过了50亿元。仅凭一个项目募集资金规模就超过了大多数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