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时又省力 原来现在种生菜如此高科技高效率

日期:04-07
生菜机械化农机

原标题:省时又省力原来现在种生菜如此高科技高效率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郫都区去看看。在被称为“鹃城”的郫都,古蜀人民很早就开始按季节播种,全面进入了农耕文明的时代。

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郫都的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生态环境极佳,非常适宜种植生菜等经济蔬菜作物。生菜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了解,近两年那里在大力推进生菜的机械化耕种,并且很有成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我的同事李斯璇在那里用镜头记录下的春耕日记。

4月1日,天气阴有小雨,前往成都郫都的路上。

李斯璇:我们现在就是在去成都郫都区净菊村的一个生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路上。一提到郫都,我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豆瓣酱。作为一个成都人,其实我还从来没有到过郫都。

从成都双流机场到郫都区只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平坦整洁的路面,道路两边成片的绿色蔬菜,让我们一下子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不远处的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春耕的忙碌画面,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画面里少了农民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类型的农机,它们个头不大,灵巧的穿梭于田间。当地农林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这个种植基地,使用这些现代化农机的农户已经超过了90%。那么,这些农机的现代化程度到底有多高,这里是如何做到如此大比例的农机推广,它们在给农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李斯璇:我所在的是郫都区新民场镇的净菊村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我手上这个小小的育种过后的生菜苗,大家平时也可以吃到的。平时我所站的这一亩地这么一垄,人工种植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的蔬菜种植的农机合作社2016年从意大利进口了这么一套种植生菜的移栽机,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呢?一分半钟的时间后面整个这一垄就被四个人给插完了。

体验完高效的生菜移栽机,我身边的韩大姐告诉我,这台移栽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生菜栽种和覆膜两个步骤,机栽生菜一年可以种植5到6茬。天气好的时候播种后大约40多天就可以收成。每亩可以收获7000斤以上。机栽生菜大小相对统一,品质也更好。每棵重量平均600克,比人工栽种平均大上100多克。

除了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机械化的种植也让不少年轻人选择到这里种植生菜。和我一起进行生菜栽种的蔬菜合作社成员小黄今年25岁,原来是郫都区新民场镇上电子厂的一名工人,去年她和丈夫一起承包了这里的一块农田进行生菜种植,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种地,但机械化的使用,不仅让他们的种植轻松许多,还可以利用农闲的时间到别人地里帮忙,每小时还可以有10元的额外收入。

村里的党总支部书记阳勇说,村里成立的蔬菜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合作,建立了机械化种植试点,并带动全村推广机械化耕种。去年净菊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000多元。机械化的作业带来了便捷和效益,而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机械化种植逐渐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生活和习惯。目前,净菊村机械化种植的面积达到300余亩,在试点的带动下,范围不断扩大,预计明年全村机械栽培面积将达到700亩以上。

一场机械化的春耕来得没那么简单

其实在郫都区,除了净菊村,还有不少地方也在尝试机械化的种植。那里的机械化耕种又是什么情况呢,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来看一看。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另一个以生菜种植为主的村子,永盛村。我们刚一进村,就赶上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这个一脸严肃的人是唐兴良,永盛村的党总支书记,再过20天,村里的机械化种植试点就要开展春耕了,像刚刚这样的争论这几天时有发生。唐兴良告诉我,去年,看到净菊村实行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效益,他也想带领村民尝试生菜的机械化种植。没想到的是,挺好的事,推进起来却不算顺利。原来,机械化生产更适用于大片耕地,而四川的耕地大多小而分散,要想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第一步就是将个人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形成规模化的大片耕地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重新划分给农民耕种。永盛村的机械化种植从去年底开始推进,然而刚进行了一半,村民们的顾虑就一个接着一个。

李顺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永盛村村民:涉及到切身利益就是分田,我举个例子,分田的时候,有近有远。近点提菜方便。

而就在永盛村机械化试点耕地的对面,相隔一条马路,是大片仍然保持传统人工种植的生菜地。那里的农户对种植的方式也有自己的想法。

秋汉林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永盛村村民:我肯定不愿意加入(机械化生产)。我们家里四个人,四个人随时种。

看来,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农民们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为了打消这些顾虑,唐兴良告诉我,这个在机械化试点耕地对面的现场办公室,就是为了及时解答村民们疑惑而专门设立的。春耕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每天光是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就要几个小时。

二十天之后,现场办公室对面的这块耕地上就要开始进行今年的春耕,希望这里的第一场机械化春耕能顺利进行。

小农户如何迈向大农业

通过记者的采访,不难发现,建立和发展农机合作社也是郫都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郫都区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这家为净菊村和永盛村生菜种植提供农机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当地农林局的工作人员说,目前郫都区现有的农机合作社承担了全区生菜机械化耕种作业面积的80%。

负责人唐兴明告诉我,他的农机合作社主要为农户提供机械化的栽培种植服务。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他提供生菜种植服务的耕地范围也越来越大,由2017年的十多亩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1千多亩。这个春耕季节,他收到的订单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

唐兴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兴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看订单,盈利增长情况

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目前唐兴明社里的生菜农机大多是进口设备,进口机往往都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良。

赵磊吉峰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服务总监:像这台机器,这台移栽机,我们把包括它的种子的这种的这种间距,它的一些基础功能做了一些改进。那么它的移栽,我们改成覆膜再一体化的一个,这样也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成本。

一套意大利进口生菜机价格在160万元左右,扣除政府补贴,他实际只支付了20万元左右。然而即使是有这样的补贴,想要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购进设备的成本依然不低,繁琐的贷款流程和国产生菜农机技术滞后的现状,这些都让包括唐兴明在内的许多基层农机工作者困扰不已。

王霜西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所长:整个产业链里各个企业对于前期的研发投入不够,积累不够。

梁小林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其实它农机合作社它就是提供一个专业服务,然后解决我们老百姓不愿意种田的问题,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我们农机合作社代耕代种,提供专业,未来的趋势,会越来越多,他这样的会全部都变成它,就是我们现在的合作社的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我们整个全区的农业生产面积的一半以上。

我们了解到,农机合作社目前大多规模有限。进口机农机水土不服,国产技术起步落后,部分农民的意识转变,都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如何解除这些制约,带动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也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探索。

李斯璇记者:今天的新农村远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干净明亮还有现代化。但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用工难,还有用工贵这样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日益凸显。现代农业机械化其实是乡村振兴背后非常重要的物质技术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融合碰撞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背后有意识的转变和推广,也有技术的攻坚克难转型升级,同时也有绿色和科学的管理与服务,但是说到底,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核心,还是每一个农户眼前的利益和长久的可持续。

探访中国民俗“活化石”:传承4000余年“三月三走亲习俗” 清明期间 毛新宇少将携妻儿回湖南韶山祭扫(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