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今年入学有何条件?信息如何采集?答案都在这
4月1日下午,北京发布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今年,北京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释放更多优质学位用于就近入学,让更多孩子公平享有优质教育机会。
北京市教委对2019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入学政策
1. 2019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有哪些关注点?
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
对房产、户口具备条件且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居民子女继续实行原有单校划片,不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的将实施多校划片。由各区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应办法。
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可在租住地入学:
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依托北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核验本市户籍无房家庭住房租赁登记备案信息,租赁信息核验自5月6日与入学信息采集工作同步启动。
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按照教育部“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的要求,2019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释放的优质学位全部用于派位入学。
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寄宿招生:
2019年入学文件进一步明确,城六区公办学校寄宿招生计划比2018年减少10%,2019年寄宿招生实行登记派位入学。
严格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
延续2018年政策,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纳入属地区教委统一管理。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各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指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各区要加大民办学校学籍监管力度,不得招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校就读。全市统一规定民办学校招生要在5月25日至6月9日之间组织完成。
严管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
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继续要求各区使用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全程实时监控每一个学生入学流程。
同等条件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入学:
延续2018年政策,同等条件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入学。
信息获取
1.家长如何获取2019年的入学政策,包括各个区的政策?
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继续使用公众服务门户: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yjrx.bjedu.cn),该门户上有市、区的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信息以及各区辖区内的中小学信息可供参考。门户网站上有统一的技术服务电话和各区的政策咨询电话。
继续开放“北京市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功能,可输入学生教育ID和姓名验证登录后查询。
小学入学信息采集
1.北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家长,应如何进行信息采集?
首先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yjrx.bjedu.cn),确认入学登记的区,选择对应的区入口,在规定时间内注册,并填写详细信息。信息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可打印信息采集表,到学校登记报名时要出示信息采集表。
2.北京市**区户籍学龄儿童家长,但是房产/居住地在其他区,应该在哪个区采集?
可根据登记区的义务教育入学相关政策和个人意愿选择两个区中的其中一个进行采集。
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适龄儿童申请在非户籍区入学,须按租住地所在区要求携带相关材料到区级审核部门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生成登录账号,自行填写详细信息,待区按照规定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打印信息采集表。详见各区入学政策或咨询区教委。
3.能否同时在两个区进行入学信息采集?
为了准确掌握入学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入学服务,入学系统只提供在一个区进行入学信息采集的机会。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非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须在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联合审核通过的区进行采集。
4.北京市**区集体户口,应该怎样参加采集?
参加信息采集的流程与其他本市户籍儿童一致。
5.非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家长,目前居住在**区,入学需要做什么?
非北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入学,必须在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并办理在京就读证明,条件和流程请咨询相关区行政部门。
须在入学服务平台中选择办理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的区入口,进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填写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的详细信息,待区按照规定流程审核通过后可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打印信息采集表。详见各区入学政策或咨询区教委。
6.不足龄的儿童能参加采集吗?
由于是入学信息采集,凡年满6周岁(201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儿童参加信息采集,不满6周岁(201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不能采集。
7.超龄的孩子如何参加信息采集?
超龄的孩子可到所在区教委进行审核后由区教委代为注册。
8.信息采集开放时间到什么时候?
信息采集开放时间为5月6日-5月31日,开放时间内均可以采集,采集先后顺序与入学先后顺序无关。建议家长不必焦虑,错峰登录系统进行信息采集。
9.能不能撤销登记,换区进行登记?
在信息采集完成后,未被学校确认接收入学前,如需变更区,若在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时间内,家长可自行注销并重新注册,在采集时间之后的撤销流程请咨询原登记区教委,并由新入学区教委进行审核登记。原信息采集表作废,入学时以新采集表为准。但在采集时间之后,由于换区登记所造成的时间延误可能会影响孩子片内入学机会。
10.不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是否可以正常上学?
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确认的入学结果建立新生学籍。不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不能建立学籍,无法正常入学。
初中入学信息采集
1.北京市小学毕业生,需要做些什么?
北京市小学毕业生,直接通过电子学籍系统自动提取信息,请学生家长根据小学毕业学校工作安排,核对基本信息,并签字确认,后续事宜按区教委具体通知操作即可。
2.回户籍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5月6日至5月10日,回户籍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入学的学生需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学校在统一平台中打印申请表,签字确认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审核,由毕业学校发起申请,转出区审核后,转入区再进行审核。申请通过后自动将信息变更到转入区。
3.新进京的学生如何参加初中入学?
北京市户籍新进京就读初中的学生持户籍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区教委审核,非北京市户籍新进京就读初中的学生持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就读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区教委审核,审核通过后在相应区初中入学。
4.如何申请一般初中校就近登记入学?
学生自愿就近就读一般初中的,可登录“北京市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查询一般初中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具体登记入学流程请咨询各区教委。
5.何时统一使用市级小升初派位系统进行派位?
7月初,全市统一使用市级小升初派位系统进行派位,具体的派位报名、志愿等流程请咨询各区教委。
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房屋租赁备案
1.北京市合法住房租赁如何办理租赁登记备案?
根据有关规定,北京市合法租赁的住房在租赁合同订立后3日内,当事人应当办理登记备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过链家、我爱我家、自如成交的住房租赁:由链家、我爱我家、自如等现有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直接申请登记备案;
通过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其他会员单位成交的房屋租赁:可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直接申请登记备案;
通过“手拉手”自行成交的房屋租赁:租赁双方可以到各区房屋租赁服务窗口,或到中介行业协会租赁备案便民服务点申请登记备案。
2.自行成交的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申请需提交哪些材料?
自行成交的住房租赁合同备案可到房屋所在区的住房租赁备案窗口办理备案业务。需要携带的材料:房屋的不动产权登记证明(网签合同、拆迁安置协议或其它房屋权属证明等)原件;租赁双方身份证明文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法人登记证书、营业执照等);《北京市住房租赁备案申请表》;双方签字的住房租赁合同。委托他人办理的,需要提供合法有效的书面委托书。
3.办理租赁登记备案是否收费?
办理租赁备案是一项免费服务。
4.怎样核验是否属于本市户籍无房家庭?
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的认定标准按照本市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标准进行确认。
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1.非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非北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等相关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教委协调解决。各区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2.非京籍按京籍对待的条件是什么?
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持有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备案证明》(加盖博士后设站单位公章)、现役军人证件及部队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出具的随军家属身份确认函等能确认身份函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按北京市户籍对待。
3.不符合在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要求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如何入学?
学生在流入地必须先具备入学资格,入学后才能建立学籍;在不合格学校就读的,不能建立学籍;没有学籍回户籍地就读的,户籍地学校必须依法接收并建立学籍。也就是说,在北京未通过入学资格审核的,户籍所在地政府有责任接收回乡就读的学生并解决学籍问题。这从国家政策层面对适龄儿童回户籍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编辑吴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