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冶建工 精细化管理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冶建工承建的重庆歇马隧道东西干道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业作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由于市场门槛较低、资金占用较大,建筑业却又是一个微利行业,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在薄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下运营。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冶建工集团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行精细管理,探寻实施方案最佳、资源配置最优、企业价值最大的经营管理模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稳定增长,企业从扭亏脱困到实力积蓄,从高速度发展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深化内部改革
“瘦身健体”夯实管理基础
本世纪初,中冶建工集团的前身——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八冶”)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99%,累计亏损达1.5亿元,企业经营困难重重。
“管理层次不明确、技术操作不规范、用人机制不灵活,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据该企业的一位退休管理人员回忆,当时,粗放式管理成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严重障碍。
不破不立,多点发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十八冶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精简职能部门、改革分配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减轻企业债务……短短数年时间,通过减员、减债、减负,企业得以“瘦身”,轻装上阵。
2001年,中国十八冶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了混凝土公司,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2006年,以分立改制的方式,成立中冶建工有限公司;2011年,组建成立中冶建工集团……如今,“瘦身健体”之后,集团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为2019年实现开门红夯实了基础。
强化项目管理
“一体五制”破解微利困局
对于中冶建工集团这种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是企业利润的来源,项目管理的成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管理的不善往往造成企业微利甚至亏损。
为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中冶建工集团不断规范工程项目管理,2005年初步形成了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消灭亏损单位,消灭亏损项目部”的目标。
但在当时的企业管理层看来,要达到项目管理的高标准,仍然任重道远。因为那个时候,项目绩效更多地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项目利润不够稳定。
近年来,中冶建工集团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一体五制”项目管理制度——“一体”是指一级管理、专业分包,主要目的在于削减管理层次、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五制”是指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成本核算制、项目招标制、项目审计制、项目公开通报奖惩制,对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和控制,保证项目管理有效运行。
以“一体五制”为核心内容,中冶建工构建起了一套包括项目薪酬、审计纪检、质量安全等综合管理制度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一体五制”让各个项目成为了中冶建工的利税之源。
数据显示,2018年,中冶建工集团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经营指标均实现稳步增长。
打造智慧工地
“轻筑云”迈向智能化2.0版本
2018年8月,中冶建工参与研发的智慧工地“轻筑云”亮相首届智博会。
据介绍,“轻筑云”是中冶建工集团在打造“一体五制”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产品,它以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智慧化管理,有效解决了日益复杂的施工现场管理需求,真正实现了建筑工地的信息化、智能化。目前,这一平台已在该公司承建的江北嘴金融城项目、重庆市快速路一横线歇马隧道东西干道PPP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信息化建设,已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中冶建工集团3月召开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启动大会上,集团董事长姚晋川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来确保企业总部对工程项目的集中管控和业务高效执行。
姚晋川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冶建工集团将一直追求在管理上精雕细刻,在操作上精耕细作,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继续前行。
陈磊
图片由中冶建工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