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瑜:休会日的180分钟 为两名患者同时换肺

日期:03-12
中日陈静瑜手术

原标题:陈静瑜:休会日的180分钟 为两名患者同时换肺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 王姝)3月11日,人代会休会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陈静瑜离开驻地来到中日友好医院。这里,两名患者正在等他,他要为这两位患者同时换肺。

两名患者同时换肺

两名患者,一名49岁,一名71岁,都是肺纤维化患者,都需要做单肺移植手术。

10时05分,供体送达。供体的双肺要分别移植给这两位患者。陈静瑜带着其他医护人员走入手术室。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器官离开供体后的时间长短关系密切。为了让肺源尽快移植到患者体内,手术团队决定同时给两名患者换肺。

10时30分许,手术正式开始。

这是本次人代会开幕以来,陈静瑜的第二台手术。作为肺移植专家,近年来,陈静瑜经常在全国两会的会议间隙走上手术台。

手术室的大门紧闭,患者家属们都等在门外。有人很焦急,也有人比较放松,“相信陈大夫,我对他有信心”,七旬患者的女儿李女士说,父亲患了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去年开始越来越严重,不能行动,否则就喘不上气来。她在纪录片《人间世》中“认识”了陈静瑜,春节前特意跑到无锡找他,“陈大夫安排我们来这家医院,我们是河南人,家离这儿近。他说,你们先去检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能做肺移植手术,我会去”。

李女士说,她父亲通过了肺移植手术的术前评估,陈静瑜果真来了,“可是我们不知道,他是人大代表,要开两会的,加上要等供体,我们本来都回老家了,觉得怎么也要等到会议闭幕了。可是昨晚突然通知我们,供体有了,今天(11日)陈大夫就主刀。听护士说,只要有供体,陈大夫就会安排时间做手术,这早就不是新闻了,5日那天,他白天开完会,就连夜做了一台双肺移植手术”。

3个小时完成手术

11时30分,一直紧闭的手术室大门打开,49岁患者石先生被推了出来,可是陈静瑜并没有跟在后面。两名患者的家属都奔了过去。一名医护人员说,石先生的手术很顺利,不过陈静瑜仍在给七旬老者做手术。

李女士跟同来的哥哥开始在手术室外走来走去,买好的午饭扔在了一边。“父亲毕竟年纪大了,比不上年轻人。”她说。

继续等了两个小时,13时30分许,手术室大门再次打开,这一回走出来的是陈静瑜。他还穿着手术服,戴着手术帽,脸上全是汗。他告诉李女士,手术顺利,不过七旬老者的肺已经失去了呼吸功能,而且心脏肥大,叮嘱李女士要注意父亲的身体。

至此,同时进行的两台肺移植手术顺利结束。这一刻,距离供体送达医院的时间,过了180分钟。

13时48分,陈静瑜终于吃上了午餐——医院食堂的盒饭。他说,这两位患者的手术都是比较常规的手术,只是七旬老者的手术稍微复杂了一些,“因为取供体的时候同时取心脏,留给我们的跟肺吻合的组织太少了”。两位患者的手术时间用了3个小时,对于这个速度他比较满意,“现在手术熟练了,原来单肺移植手术要6个小时,现在3个小时左右”。

“一般大型手术之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记者问。

“最想做的?最想做的是喝水。”陈静瑜回答。

10:22 中日友好医院北区手术室,陈静瑜戴上手套准备手术。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0:44 陈静瑜在进行当天的第一台肺移植手术。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1:32 陈静瑜完成第一台手术,快步走进第二间手术室,还没站稳,旁边的护士就过来协助他脱下上一台手术的手术服。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2:51 第二台肺移植手术,陈静瑜紧盯着患者,他在手术过程中很少说话。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3:26 第二台手术基本完成,陈静瑜拿着切除的病肺告知家属手术情况。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3:32 刚做完第二台手术的陈静瑜赶到重症监护室看望第一台手术的病人,他向同事交代术后恢复事项。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3:48 陈静瑜在吃简单的午餐。每次做完手术陈静瑜都喜欢喝点粥,同事特地为他准备了一碗。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首席记者王姝 记者 薛珺 编辑 刘丹 校对 贾宁

政务要闻迎泽区面向市民、驻地企业及干部职工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政务要闻太原两部门发布消费警示:付费前应注意“四不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