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兴国:产业、教育、监督是脱贫攻坚三场“硬仗”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有不少三农“大礼包”。3月5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这次报告也特别加强了政策指引。”李兴国关注到报告中有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部分,他看到其中有三句话特别值得注意,代表了脱贫攻坚的三场“硬仗”。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李兴国认为,产业振兴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动力,要坚持地区特色,因地制宜。
“要看到地区特色优势,也要看到地区的劣势。”李兴国举例说,“在某地,大山里空气很新鲜,有人想要在这里建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国际学校,规划很漂亮,但是,学生生源在哪儿?家长来不来?外籍师资生活怎么解决?类似这种扶贫项目会浪费社会资源,浪费扶贫资金。”
李兴国认为,“要了解农村适合搞什么,还要了解不适合搞什么,这才是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他举例说,宁夏镇北堡因为荒凉,就“卖荒凉”,办影视城,拍摄《牧马人》《新龙门客栈》等上百部影视作品,堪称典型。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唐卡,走上致富之路。河北宁晋发展工笔绘画,创造几亿的产值。河南王公庄画老虎,700农民不种田专画老虎,全村年收入过亿。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都走向了世界。而且,借助文化产业,实现了乡村的绿色发展,这些做法值得效仿。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农村教育问题,李兴国表示,“教育是改变农民观念的大问题。用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现在有资金扶贫、经济扶贫、科技扶贫,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还必须通过教育,进行观念扶贫。”
李兴国说:“我身边有不少同事任职对口支援单位,还有不少企业家投身公益扶贫,结果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农村脱贫不能光靠钱、靠某个项目,而是要依靠观念转变。”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内外结合,两个积极性都充分发动起来。
调研发现,农民观念进步,积极性高,致富就快。无论是小岗村,还是南街村,他们致富是源于观念突破,才与众不同。可是,某些村的居住自然条件差,面临异地搬迁时,一些人故土难离,想致富,又不肯搬迁。个别贫困户借机漫天要价,提出若干条件。李兴国指出,有个别人和地区还存在等靠要,争当贫困户、贫困县的现象,“要改变农村这一落后面貌,关键在于教育,要传承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传统,树立勤劳致富最光荣的观念。”
第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考核监督,用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李兴国认为,“完善考核监督”这6个字饱含深意。
“层级制是效率最高的国家管理体制,但是要警惕,可能会出现官僚主义,为了指标,脱离群众,甚至弄虚作假。”李兴国认为,“在完善考核监督方面,要注意制定考核标准,要科学适度,一切为了最终目的,杜绝形式主义。必须坚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脱贫致富的每一个环节。”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牵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