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奉贤着力打造助推乡村振兴实施精准帮扶的全国性品牌
位于奉贤区望园路两侧的三期“百村创业园”,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入驻各类新兴产业企业2300多家,累计纳税14.5亿元。创业园的开发和运作主体是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之所以命名“百村”,是因为它有100个特殊的股东——奉贤区100个经济薄弱村。
过去5年,创业园产生的所有物业收入和入户企业纳税的可支配财力,全部变成这100个村的帮扶资金,累计分红3.2亿元,可用于村级公共服务、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分红和扶贫帮困。当初各村分别入股的10万元股金,也滚雪球般变成1500万经营性资产,增长了150倍。
变“输血”为“造血”
不久前,奉贤吕桥村村书记王纪英“破天荒”给村里贫困户多添一笔福利,把原本200元的慰问金提高到500元。
吕桥村本是当地经济薄弱村之一,近年来,持续的拆违和减量化工作让吕桥失去收入来源。村委会工作一度只能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年初,包括吕桥村在内的奉贤100个经济薄弱村同时收到来自百村实业的90万分红。“有了这笔钱,我们不但可以给老百姓多发福利,还可以有结余投入到河道治理、村级公园建设等社会治理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上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中,奉贤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低于人均400元的经济相对薄弱村被认定为100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6%。低收入农户占比较大,人均年收入不足全市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一半。可随着一大笔来自市财政、结对中心城区和国企的帮扶资金陆续到位,奉贤却没有采取以往点对点“输血”下拨方式,而是把各村组织起来,成立以100个经济薄弱村为股东的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每个村各拿10万元股金入股,从此享受整个项目的运营红利,一次性的“输血”变成源源不断“造血”。
百村实业成立后,奉贤委托区属优质国企运营管理,相继购置了三期百村创业园的物业。5年来,园区不仅引来实体型企业承租物业,还有大量商贸型企业落户缴税,原本近9个亿的原始资金连年增值。到目前,百村实业市场估值已达15亿之多,村均增加经营性资产1500万元以上,是原始股金的150倍。而每年每个经济薄弱村的分红,也从最初的30万增至90万。“预计今后每年每个薄弱村都可增加可支配收入80万元以上。”奉贤区农业委员会主任陈建平说。
176个村共同参股
去年,上海实施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并将经济薄弱村认定标准从当年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低于人均400元提升到800元。尽管标准显著提高,不少薄弱村还是在百村实业的资本运作下,摘去了“贫困”的帽子。目前,老一批100个薄弱村中,有近4成已突破新标准,甚至成为“强村”。
有了百村实业的经验,2018年11月,奉贤委托区属企业奉投集团迅速成立百村富民公司,复制原有操作模式,让新认定的94个经济薄弱村也成为股东,进一步加大杠杆,盘活帮扶资金。如今,百村富民投资的首个物业项目即将正式运作。到今年底,项目产出的第一笔红利将精准下发至各村生活困难农户。
奉贤两个“百村”公司的建立,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针对薄弱地区实现精准扶贫。不过,薄弱村与非薄弱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仍然存在。奉投集团党委书记褚建平说,百村实业和百村富民以薄弱村帮扶资金为股本,解决的仍是部分村的问题。要实现整个乡村的集体经济壮大,同时解决更持久“造血”,必须放开思路,找到更加市场化的运作办法。
由全区17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奉投集团共同持股的另一个“百村项目”——百村科技公司应运而生。与先前的操作思路不同,百村科技完全市场化运作,除国有资本占股12%外,其余88%均为村级集体资本,按现代企业制度,各方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目前,公司已投资和拟投资项目达到7个,主要集中在风险低、投资回报率高的园区厂房和城市公共服务项目两大类。
奉贤区委常委、副区长顾耀明透露,到2023年,奉贤三个“百村”公司计划将完成40亿总投资,逐步完善国资带动集体资产、集体资产带动农民致富的运作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进一步探索“聚焦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工作理念,将“百村”打造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实施精准帮扶的全国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