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发现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

日期:02-28
发现遗迹地质

原标题:西宁市发现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

日前,记者从省地质调查院了解到,该院在西宁市湟中县地区调查评价出了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谢家组剖面,这是一处距今近2000万年的珍贵哺乳动物化石群。

据了解,该地质遗迹出露于湟中县田家寨镇谢家村一带,是省地质调查院通过相继实施的“西北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青海)”及“青海省西宁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发掘出的,也是西宁地区目前唯一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其集科学、科普与研究价值于一体。该地质遗迹赋存于距今约1500—2400万年前形成的紫红色砂砾岩中,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发现、发掘,大量肿领中华鼠兔、西宁更新蹶鼠、湟水更新蹶鼠、拉脊山更新蹶鼠、鼬科、矮脚犀、谢家角羊等10属14种小型哺乳动物化石相继“露面”。不仅如此,地质工作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大型脊椎动物真象腿骨化石。

据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张小永介绍,该剖面中的动物群是我国新发现的第一个早-中新世哺乳动物群,由此可以证明,西宁盆地有比较连续的中新世沉积,并可与欧洲有关层位进行对比,进而为欧亚动物地理研究提供线索,对研究古地史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该谢家剖面也被纳入了国际地层表。

为什么在湟中谢家村一带会存在近2000万年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呢?针对这一问题张小永表示:“根据化石群产出的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比,初步推断在大约距今1500—2400万年时期,西宁地区总体处于泛湖湘温暖炎热的环境,目前在西宁地区所见的紫红色砂砾岩和石膏夹层等地质现象就是环境判别的证据,在这一时期气候适宜,肿领中华鼠兔、西宁更新蹶鼠、湟水更新蹶鼠及真象等动物大量繁衍生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随着地史演化,该区相继经历了冰期及高原隆升等,导致气候环境急剧变化,原本繁衍生息的动物群也随之大量灭亡或进化成如今的种属,大量的动物尸体伴随着砂砾岩等沉积物的堆积而长埋于地下,形成了如今所见的化石。”

“谢家组动物群是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具有很大的科研科普价值,但由于当地居民缺乏化石保护意识及科学知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私自挖掘化石当做中药‘龙骨’进行贩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遗迹破坏极大,露头的化石几乎消失殆尽,而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地质遗迹进行科学规划保护,通过科学挖掘,原地建设博物馆或科普基地进行科普活动,从而实现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良性循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相关人员惋惜地说。(王瑞欣)

省领导观看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山东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