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伊核问题“关键先生”辞职,伊朗对外政策面临压力
新京报快讯(记者 于音)当地时间2月26日凌晨,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在Instagram宣布辞职,并为他任职期间的不足道歉。
扎里夫被外界认为是伊核问题的“关键先生”,长期支持伊核协议。2018年5月,美国退出该六方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对伊制裁。扎里夫在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9个月后辞职,为伊核问题蒙上阴影,也给伊朗外交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扎里夫辞职原因引发猜测
扎里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非常感谢伟大而勇敢的伊朗人民和伊朗政府同仁过去67个月里的慷慨大度,“我诚恳地为无法继续效力以及任职期间所有的不足表示歉意”,并补充说“要积极和乐观”,但并未说明辞职的理由。
随后,伊朗外交部副发言人阿巴斯在接受伊朗国家通讯社的采访时,证实了扎里夫辞职的消息。伊朗半官方性质的法尔斯通讯社也对此事进行报道,但称目前尚不清楚伊朗总统鲁哈尼是否接受请辞。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伊朗伊斯兰议会消息人士称,议会将在2月26日的会议上讨论外长扎里夫的辞呈。
扎里夫2013年8月成为伊朗外长。在鲁哈尼的领导下,扎里夫作为伊朗代表,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于2015年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伊核协议。根据协议,伊朗以停止核武器研发计划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所长辛格的分析称,扎里夫的辞职并不令人吃惊,因为自从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他所支持的政策已经失宠。“在美国退出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直对核协议、与西方接触持批评态度。而扎里夫则是该协议以及与西方接触的代表人物。”
辛格表示,扎里夫的离开也可能是由于伊朗国内问题。鲁哈尼上台后承诺打造一个更温和、更开放的伊朗,因此也受到强硬派的压力。辛格指出,鲁哈尼一直在与强硬派进行权力斗争,扎里夫可能是受害者。“如果鲁哈尼不下台,扎里夫将是(政治斗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并最终因此失去工作。”
报道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伊朗的经济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内也出现了大规模活动,抗议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近几个月来,强硬派对鲁哈尼政府的批评愈发激烈。
伊朗外交政策站在“路口”
《华盛顿邮报》表示,虽然扎里夫在国内外都较受欢迎,但外长辞职可能会使正处在关键时刻的伊朗借机改变对外政策。
美国和波兰2月13日至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共同举办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伊朗问题成为主要议题,美国希望拉拢盟友推动建立“反伊朗国际联盟”。伊朗外交部多次对本次会议表达抗议,扎里夫在社交媒体上讽刺此次会议为“反伊闹剧”。
另一方面,伊朗正在接受美国新一轮制裁。美国财政部13日发表声明,宣布对伊朗两家实体和9名个人实施制裁,称这些实体和个人涉嫌支持针对美国公民的恶意网络活动和情报活动。声明说,受制裁者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
在东北亚核问题出现和平曙光之后,强硬派认为,这种先拥有核武器再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方式显然更为合理。他们认为,鲁哈尼主导的伊核协议谈判犯了战略性错误,才使伊朗陷入了“鸡飞蛋打”的境地。
不过,欧洲对待伊朗的态度给伊朗增加了不少底气。1月底,法、英、德三国宣布已与伊朗建立开展贸易的专项机制“INSTEX”。该机制投入运行后将使得欧盟有能力绕过美国对伊单边制裁,维持同伊朗的合法贸易。2018年8月,欧盟宣布更新“阻断法令”,力争反制美国对伊制裁。
伊核协议的支持者、伊朗裔美国人全国理事会前主席帕尔西表示:“如果扎里夫被取代,至少可以说明一个层面的问题,即美国对‘伊核协议’的攻击将会引发伊朗的政治危机。”他预计,未来“伊核协议”的另一位支持者、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莫格里尼也将下台,帕尔西告诫称:“这可能预示‘伊核协议’的前景将更加黑暗。”
新京报记者 于音 编辑 吕银玲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