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兴趣究竟在哪?代表建议,乡村振兴必须先把需求和供给“对上”

日期:01-29
张斌乡村医疗

原标题:农民的兴趣究竟在哪?代表建议,乡村振兴必须先把需求和供给“对上”

摘要:如果要让教育、卫生、医疗这些基本的公共服务真正落地农村,应首先重视小城镇建设。

“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必须知道他们现实的兴趣是什么。”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会场,市人大代表、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说,这几年市里在郊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不少,每年财政预算数字不断递增。“但我们依然感受到不小的城乡差距。关键在于供给和需求还没有完全对上。解决农民的问题,先要知道他们的现实兴趣。”

根据以往的基层工作经验,张斌把农民从劳动力角度分成三类:“尚未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也就是孩子,他最需要的就是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个乡村的孩子考入大学,会改变整个家庭的知识结构。而家庭是农村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是健康的,集体才会健康;第二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他们需要的,就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对第三类具备劳动能力的人来讲,最需要的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这就是农民最基层的需求。这些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

不过,光靠增加投入就够了吗?张斌指出,如果要让教育、卫生、医疗这些基本的公共服务真正落地农村,应首先重视小城镇建设。“我们假设把公共服务装在一条船上,沿着河送到农村。到了农村以后,突然会发现,这个船没法靠岸,因为没有码头。这个码头,就是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小城镇建设,这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承接的平台。小城镇衰弱,乡村振兴就没有落脚点。”

“实现乡村振兴,还要靠人。”张斌说,人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而今,农村里大部分人年龄在50-70岁之间,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背后,依靠的是天气、力气和运气。“未来的乡村,必须要重新建立起三支促进发展的力量。一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返乡农二代,他知道在哪里找最好的组织,怎样通过互联网营销;二是有些积累以后返乡的农民工,知道城里人喜欢什么,生产的产品更符合都市人的生活需要;三是专业型的、规模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对这三类要进行扶持。我建议,要像培养大学生村干部一样,培养大学生村民。”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胡雨松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

​大富科技终止重大资产重组,7000万预付款待收回 优化营商环境仅重视放权、服务,会否造成市场鱼龙混杂?放管服应一体化考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