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云:探索助农新模式,看食材供应链如何精准助农

日期:01-02
刘延云农产品贵州

原标题:刘延云:探索助农新模式,看食材供应链如何精准助农

“作为中国的餐饮企业家,我要带领企业发展融入到祖国复兴的浪潮中,为祖国复兴大业,切实做好助农增收工作,尽到改革开放一代民营企业家应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

2018年12月15日,寒冬的北京,外面滴水成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某会议室却温暖如春、气氛热烈,这里,正在召开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餐饮企业家大会”。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以其在助农领域的突出贡献,10年扎根贵州、扎根毕节的战略,以及探索出的精准助农模式,荣获“2018中国餐饮企业家精准扶贫突出贡献人物”奖。这,显然是对他这一年辛苦助农工作的最好褒奖。

就读大学期间,刘延云便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创办一个企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无论是创办团餐企业千喜鹤,还是成立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刘延云始终保有那份初心:在为团餐企业提供供应链集中采购、品牌整合营销、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管理培训、企业信息化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企业家,一个人的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帮助更多的人的走向富裕、走向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刘延云走遍了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乡村,就助农工作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助推贵州省毕节市助农事业,刘延云决心以毕节为试点,举全公司之力为贵州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贡献力量。为此,他曾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四次往返于北京和威宁之间,行程2万余公里,目的只有一个,为当地助农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考察助农受到震撼,从“救场”踏入助农路

2018年3月29日,刘延云随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高云龙主席一行赴贵州实地考察。绿水青山的环境、丰裕富饶的物产和辛勤劳作的身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农民盲目种植,导致丰收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即便卖出去,也卖不了好价钱。

“不能让农民的心血白费,”刘延云决定帮助农民解决销路这一“老大难”问题。“‘卖’是当地老百姓面对的80%的困难,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群众和政府面对的80%的困难!”

首次踏上毕节市威宁县的这一天,刘延云便迎来了挑战:威宁县第一茬马铃薯获得丰收,薯农在短暂的喜悦之后为销路担起心来,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大的销路,马铃薯就会大批烂掉。来不及喘口气,刘延云就开始了“救场”,他紧急部署,发动各地农产品批发商们前来进货,最终与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及农产品经纪人达成采购意向,顺利化解这一难题。

解决马铃薯销路难题,有禧云国际旗下禧云千链的一份功劳。作为国内领先的团餐原材料和用品供应链服务平台,禧云千链拥有强大的供应集成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它通过优化源头直采模式、自建仓储及第三方物流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品类、准时高效的原材料及用品供应服务。如今,禧云千链已布局全国30多个省市,拥有数千家稳定的合作供应商,为上千家餐饮中心累计配送超过千万次。

构建立体化销售网络,向全国提供优质货源

尽管完成了第一茬马铃薯的销售工作,但按当地农作物的成长周期,第二茬更大规模的马铃薯即将上市。刘延云清醒地意识到,救急式的推销是应急性的、治标不治本的,绝非长久之计,“助农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应该综合施治,打组合拳,向纵深推进。”

为此,刘延云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销售网络,让整个农副产品的销售链条运行得更加顺畅:

在线上,刘延云通过微信公众号、掌上农拼等自有渠道,并与淘宝、有赞、拼团、拼多多等多家大型网络公司合作在电商平台上售卖农特产品,向全国提供货源。以有赞为例,该平台目前已经实现贵州手工月饼、特色火腿、苦荞等贵州特产的售卖。

在线下,刘延云组建了助农团队,联系了多名经纪人与各乡镇对接,通过跑市场、入乡村,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与痛点,帮助农民找销售渠道。

2018年8月5日,金沙县大田乡第一茬辣椒丰收,但阴沉的天气,在农民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旦下雨,不能正常采摘的辣椒便会出现糜烂情况,甚至会影响第二茬的生长。当晚,驻金沙县的助农团队就紧急联系了经纪人并最终达成收购意向。第二天,团队成员六点半便赶到辣椒基地,来不及喝口热水就帮农户采摘、装车,直至下午四点完成收购才吃上第一顿饭。

带动建立加工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的利润是微薄的,解决销路,只是助农的第一步。”刘延云认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丰收的土豆

威宁是贵州著名的“马铃薯之乡”,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农民维持生计的重要农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威宁全县种植马铃薯170万亩,总产量达到341.285万吨,然而,当地加工的鲜薯仅为6.78万吨,年产马铃薯淀粉1.03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高产量的要求。

不仅马铃薯如此,威宁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同样有限。

深思熟虑之后,刘延云决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引导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延伸。为此,他开始整合当地重点产品基地:雪山镇对应马铃薯,草海镇对应萝卜,中水镇对应辣椒,炉山镇对应乌撒烤茶,哈喇河乡对应野核桃,迤那镇对应苹果,以此来布局当地的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

如今,刘延云根据各县农业产业结构,与当地政府一起进行建立农产品加工厂的前期调研摸底,初步梳理确定了第一阶段启动的农产品加工厂。这些举措,不仅使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成品、半成品。

发展订单农业,从根源解决销路难题

多番调研之后,刘延云认为,做好助农增收工作,必须从源头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管种不管卖的传统种植模式,“做好助农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引进产业链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大数据农业。”

刘延云决定利用公司全国布局的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品牌优势,打造订单平台,发展订单农业,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订单农业不仅能使传统农业升级成为大数据新型农业,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也能从源头上把控食材质量,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品质有保障的产品,一举多得。”

在贵州,辣椒是一种文化,这里的辣椒在全国闻名,其中,毕节的辣椒更是以“贡椒”身份为人所熟知。对大田乡雨中收购辣椒记忆犹新的刘延云,决心彻底解决辣椒销售难题,于是,他引入辣椒产业链相关企业,并于9月下旬筹建了毕节市辣椒协会,吸引了金沙县、黔西县、纳雍县及其他县区的农户加入辣椒订单式农业产业链,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除辣椒订单农业外,刘延云还推动当地与全国南瓜农特产品需求市场对接,导入洋葱产业,助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实现快速发展。

在刘延云的统筹下,禧云千链已建立起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的供应链体系,农民生产更加安全放心的生产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实现了产供销O2O模式高效对接,在此过程中,不仅农民群众实现了可持续的脱贫、增收、致富,禧云千链也获得了稳定、优质、安全的原材料,与农民、团餐企业、消费者实现了多方共赢。“未来5年,我将用60%以上的时间扎根毕节‘三农’一线,带领禧云国际以愚公移山和‘钉钉子’的精神,为乌蒙大地这片神奇而美丽土地上的人民,找到一条‘黔货出山、品牌打造、数据支撑、精准加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数据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2018年全球航空事故死亡562人 同比增长8倍 大雁塔景区公司1110万元转让三资产给曲江文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