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亿财政撬动100亿社会资本 广州2020年建成国际风投创投中心
本报记者李振广州报道
在12月25日的一场“广州市百亿科技信贷成果发布会”上,一处细节被放大:偌大展板之上,杠杆一头的“4亿”将另一头的“100亿”轻松撬起。
在发布会现场的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总经理秦海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广州科技创新工作的绝佳体现。截至2018年12月,广州市财政出资的4亿元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已发放贷款100.36亿元,实际撬动杠杆超过25倍,有力带动合作银行支持广州科技企业发展。
仅这一项工作就惠及科技创新企业13000多家,帮助1262家企业授信审批超155.32亿元。如果将科技创新工作比作熬汤,那广州这锅汤在2018年称得上又浓又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8年广州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已累计超百亿元,规模全国第一。同时,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入库超过20万家,新增的1.1万家均为中小企业,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8377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名。
创新“广州军”崛起
广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淘通科技”)的快速成长,正得益于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下称“风险补偿资金池”)的设立。
诞生于2012年的快消品电商零售企业淘通科技,在3年时间内迅速扭亏为盈,营业额高达2.06亿元。但随着业绩翻倍而来的是资金需求翻倍,此前依靠股东凑资的方式难以为继,摆在淘通科技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融资、要么贷款。
淘通科技联合创始人宁东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彼时对于银行而言,公司没有固定资产,再靓的业绩也拿不到一分钱。
这是所有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通病,金融机构多认砖头(固定资产),不认人头(科技人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这会严重阻碍科技型中小公司的发展壮大。”秦海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便是广州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初衷。
2015年,广州市财政出资4亿元设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的方式引导8家合作银行,按照科技贷款专营政策和新型信贷产品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授信、贷款。
淘通科技作为第一批受益企业,在2015年获得了中国银行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宁东俊称,正是这笔银行贷款撬动了淘通科技后来的快速发展。
“有了中国银行的背书,淘通科技在2016年新三板挂牌,不久又获得了广发信德的股权融资。”宁东俊认为,风险补偿资金池是淘通科技从1到100迅速腾飞的关键。2018年,淘通科技营业额已经达到15亿元。
淘通科技只是冰山一角。据广州市科创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在2018年超过1万家,位居全国第三;科技创新企业入库也突破20万家,其中新增的1.1万家均为中小企业。
从2017年的8700家,到如今的超1万家,广州高企实现爆发式增长,包括金发科技、微信、海格通信、金域医学、酷狗音乐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广州军”迅速崛起,成为龙头骨干高企。
广州市科创委党组书记弓鸿午在会上表示,广州科技企业数量飞速增长背后,与风险补偿资金池不无关联。
在秦海鸥看来,上述结果实际上远不是4个亿财政能达到的,广州是靠发挥市场作用,用4亿元财政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风险补偿资金池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增信,从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加入,企业也能因此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未来研发、壮大。
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
罗马非一日建成。在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孔伟强看来,广州从千年商都转型创新枢纽背后的逻辑非常值得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个很好的切口。”孔伟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以往广州更多的资源是集中在国企,科技型中小企业飞速发展不是政策一出马上就有效的。
广州有自己的逻辑,按照“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的梯次,通过不断完善科技企业成长链条,引导民间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降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风险补偿资金池的设立,是链条最关键的源头。在孔伟强看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金融起到决定性作用。瞪羚企业的研发投入周期长且成本高,同时研发投入又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持续创新背后是金融的助力。
佳都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赵捷对此颇为认同。他认为,科技行业存在“721”定律,头部企业最终会占据70%的份额,因此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力金融资本快速抢占市场,力争成为“头部玩家”。
人工智能“独角兽”佳都科技正是通过参股、控股等不同投资形式,来加快实现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谋篇布局。
2015年,佳都科技投资5000万元、以占27%的股份成为云从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开始链接全球前沿安防和金融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2016年,佳都科技相继以参股和控股的形式投资了苏州千视通和中大旗下的方纬科技,分别在视频结构化和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广州自2017年就提出要打造“风投之都”,一年来在金融行业建设上疾风劲步。广州天河区揭牌了天河风投大厦,预计集聚超百家风投机构。海珠区依靠成立广州创投小镇,引进了包括IDG、无极道等知名创投机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规划建设了“中国风险投资知识城大厦”和“中国风险投资科学城大厦”。
在孔伟强看来,风投机构集聚传达的是一种政策导向性,广州希望达到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目的,最终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11月16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提出到2020年,将广州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孵化,争取上市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30家。
“风投创投中心并非简单靠政策吸引几千家风投机构进来,而是要建生态。一方面风险补偿资金池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再依靠科技企业吸引风投机构,风投机构再助力科技企业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秦海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州要达到的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