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企业减“证” 减到位也要管到位

日期:12-24
茶座监管证照

原标题:减证,减到位也要管到位(经济茶座)

叶 鸣

“证”和“照”如同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把它们都拿在手里,企业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开展经营。要摆脱对传统发证式监管的依赖,必须在减证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避免出现减证减出监管缺位

11月10日起,我国开始对第一批上百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照后减证”改革,该项被称为“证照分离”升级版的举措,剑指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是全国很多企业期盼已久的改革。

“证”和“照”如同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把它们都拿在手里,企业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开展经营。只给一把钥匙,另一把不给,企业无法正常开门营业。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证照分离”“先照后证”等举措,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营业执照的门槛,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主体资格,开展各项筹备工作。但成立企业最终是为了经营,除一般性经营活动外,市场主体在从事特定活动时,还需要行政机关依法审查批准后颁发许可证书。商事制度改革之初,有不少企业一方面能有快速拿到营业执照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也会陷入许可证迟迟办不下来、“准入不准营”的尴尬。而“照后减证”就是要扫除障碍,真正打通企业进入经营的通道。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进入市场展开经营的一道道门槛正在被逐个击破。以开餐饮店为例,商事制度改革之前是“先证后照”,企业首先要拿到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安全合格证等,才能去办营业执照;商事制度改革之后是“先照后证”,企业可以先办营业执照,再办必要的许可证。如今,“照后减证”进一步将一些不必要的许可能减则减,有的地方已经出台相关“减证便民”的举措,企业无需再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明等材料,餐饮店就可以营业。企业开展经营变得更简单,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更高。

然而,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减证过程中还有一些减得不到位的地方,影响了改革成效。以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为例,作为个人从业许可的资格证在2014年已被取消,但至今,注册房地产经纪公司还需要该证,在一些网站仍有不少出租或求租此证的信息,有专家将这一现象称为“证照依赖症”。究其原因,“证照依赖症”来自对传统监管模式的路径依赖,一些许可证减掉后,基层监管人员担心减证也减掉了管理的抓手,担心市场一放就乱,甚至少部分相关人员担心影响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愿放手执行减证措施,往往表面上证减了,实际上障碍一点没少。

对企业来讲,减证减不到位,就相当于没减。减证要减得彻底,既需要减证的决心,也需要细致、配套的政策组合拳。要彻底摆脱对传统发证式监管的依赖,必须在减证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避免出现减证减出监管缺位,真正减出市场的获得感。

其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抓手有很多。此次“照后减证”改革中,针对再取消超过1/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可能带来的监管问题,就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对一些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的产品,取消许可后可以转为强制性认证,列出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强制性认证费用原则上由财政负担,同时,采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愿认证,推动企业树立品牌、拓展市场。在为企业打开进入市场的大门之后,还要引导企业积极适应事中事后监管的环境,企业违反规则有监管人员及时提醒或开罚单,企业品牌质量过硬则有相应鼓励措施,这样一来,更多企业就会自觉自愿地在合规合法的道路上前行。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逐年提升,今年首次进入世界前50位。与此同时,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初已经超过1亿户。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照后减证”是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一环。减证的力度不断加大,才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有力得当,才能避免市场秩序混乱。减证,既要减到位也要管到位,这样,企业和市场就会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张玉

执法力量沉下去 筑牢安全防火墙 抗日将军寸性奇: 壮烈殉国中条山(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相关阅读: